上次介紹假血的文章裡,我們提到《鬼店》裡的血海,
是第二團隊(2nd Unit)另外進行拍攝的。
那到底第二團隊在做的事情是什麼呢?
電影在拍攝的期間是一個金錢與勞力相當密集的工作,
很多時候為了能夠節省經費或導演、攝影的人力,
會使用第二團隊負責拍攝一些相對不需要導演本人親自到場的鏡頭。
第二團隊拍攝內容有別於主要團隊(第一團隊)所拍攝的鏡頭,
一般來說最常見的是動作戲、各類空景鏡頭(名勝地標,或災難片中群眾反應…等)
、或是事後補拍,通常並不會包含主要演員的文戲。
第二團隊有著獨立的導演、攝影師及工作人員,是一個獨立運作的團隊,
也會獨立開出通告表。
與第一團隊同時進行拍攝的情況下,可縮短電影拍攝期程,
進一步節省導演、演員檔期、租用場地的費用…等。
許多大型的製作甚至不只有一組第二團隊,而會有「第三」、「第四」團隊等等,
但通常會被稱為「額外第二團隊」,
因為除了第一團隊之外,已經沒有順序之分。
動作戲因為拍攝的本質,時常使用第二團隊來進行拍攝。
因為動作戲通常會在另外的現場拍攝,同時使用的也是替身或特技演員,
不容易與主要拍攝團隊發生衝突。
又因為第二團隊時常需要拍攝動作片中特技或特效鏡頭,
因此動作導演也常與第二導演的工作合併。
而相較於副導在現場的決策位階在導演之下,
第二團隊導演則是(在不同現場)獨立作業
,因此也成為許多人追求導演的墊腳石。
劇組中其他人員擔任第二團隊導演工作者也相當常見,
因為他們相對比較了解題材,同時也與導演或製片較熟悉。
例如在魔戒系列中扮演咕嚕的英國演員 Andy Serkis ,
也在哈比人系列中擔任第二團隊導演的角色。
除此之外,也有許多名導,基於友誼或身兼製片組職位,
來協助導演擔任第二組團隊導演。
例如史蒂芬史匹柏(Steven Spielberg)在《星際大戰三部曲:西斯大帝的復仇》(
Star Wars Episode III: Revenge of the Sith)、
或華卓夫斯基兄弟(Wachowski Brothers)在《V 怪客》(V For Vendetta)
裡擔任的角色。
第二團隊導演的重要能力之一,是能遵循導演的風格。
當過《X戰警:金鋼狼》、《神鬼認證:最後通牒》、《哈利波特-火盃的考驗》…等
電影第二導演的 Peter MacDonald 認為:
「第二團隊最重要的任務,是讓人看不出影片是第一還是第二團隊拍的。
無論是攝影或是表演,一定要具有第一團隊建立的風格…
你要盡量去複製第一團隊的作為,不可以英雄病發作拍自己的東西。
因為你的素材要剪進他們的素材中,且沒有人可以分辨出來。」
但還是有些特別的例外,例如導演克里斯多夫諾蘭(Christopher Nolan)
極力避免在他的電影裡,像是《黑暗騎士》或《全面啟動》裡使用第二團隊。
他偏好和攝影指導 Wally Pfister 親自監督所有的鏡頭。
令外,某些場景導演可能會要求攝影團隊,
派一組人到同一場景內的不同的角度進行拍攝,例如大型的動作或群眾場面時。
英語會稱為 “Splinter Unit” ,而臺灣普遍稱為「B機」 或「二機」。
本文同步發表於:
銀幕之外 - 電影冷知識
http://www.facebook.com/outofscreen
參考資料:
https://en.wikipedia.org/wiki/Second_unit
http://goo.gl/hGzI6n
http://goo.gl/mkvsZJ