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chal ( )
2016-09-10 00:00:18幫豬哥亮的電影講個話
豬式電影其實就像京劇一樣
外省老人為什麼喜歡看京劇?
京劇的劇情他們熟得不能再熟了
為什麼一看再看
因為他們看的不是劇情 他們看的是他們的青春 他們的回憶
每個老人心中都有一個沈佳宜。。。
不對 是豬哥亮
台灣的電影有一個很明顯的斷層
我問各位 你們老了以後還會看電影嗎
我想大部份的人的答案都是肯定的
那為什麼台灣的老人都不看電影了
再問一個問題
如果 有一天
台灣的電影只能播放泰國片 而且是泰文字幕
那你還會看電影嗎
台灣有一個很特殊的國情
可能是因為政治因素或是台灣人自己搞死的
台語片突然死了
只剩港片 港片比較難是台語片
所以老人不進電影院了
電影變成年輕人才會去看的專利
也就是說台灣的市場雖然有二千萬人
但必須扣掉老人
相比一些比較早現代化的正常國家
老人的電影市場就算會減少 也不會是斷層式的減少
如果比較有智慧的電影拍法
應該瞄準老人與年輕人的電影市場 這樣餅才會大
也就是台語片才是公約數
因為年輕人也懂台語
但是老人不熟北京話
只是台灣的票房是以台北票房為基準的
台北以外票房是台北的X倍來計票
所以拍的片 如果能符合台北的口味 就可以計票上比較好的優勢
這就扭曲了市場的口味 也就減慢了景氣循環
簡單來說
台灣的市場應該分成二塊
老人的市場是拜電影復甦之後跟上的 他們有他們的步伐
不像年輕人被好萊塢養大 老人不看好萊塢的片
他們是從台語片斷層後開始跟的
所以豬哥亮的電影跟很多久以前的台語片比 也許並不差
總之 老人的市場我們不用太過擔心
也許哪一天 他們也會進步 (或直到老人死光還是不會進步)
搞不好就拍出老人很愛 年輕人也覺得不錯的電影來了
老人的片就像周星馳必須配合中國 降低水準 去拍美人魚一樣
你拍的太高深反而不賣座
真正應該要指責的反而是瞄準年輕人卻低俗的綜藝式電影
豬的電影市場很明確就是老人
但一堆人只看到豬的電影成功 也以為可以仿傚
真是太小看台灣的年輕人
所以看到綜藝式電影賣不好 心裡就只有一個爽字
豬的電影不管如何 都不會影響台灣電影的產業
老人的市場其實也可以進化的
不過不知道誰要扮演老人電影的海角七號就是了
牛肉麵的例子
台灣人是比較正常的人
如果有了保護政策
韓國人會拿賺來的錢去進口更好的機器來作麵
因為他們要賭上民族尊嚴
因為他們的歷史一直被欺負
因為他們還活在民族國家的觀念
台灣人會拿賺來的錢放進口袋
或者拿錢去關說官員延長保護政策
李安在訪談說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rk4uoR-c02I
台灣有一群人 只會跟風抄襲短線找大牌
搞死了台灣的電影市場
把這個風氣帶到香港
現在又把這個風氣帶到中國(這點我是覺得還不錯)
因為台灣的市場太小 禁不起抄襲跟風
你要想
雖然外國也有爛電影
但是會出口都是有一定的品質
就好像我看中國人評論台灣電影
好像台灣很好似的
那是因為要進口電影本來就會做一些基本的品質鑑定
所以台灣看到的外國電影 本來就應該要有一定的基本水準
那問題就來了
台灣人看外國電影 品質都還不錯 特別你又有限額的時候 那品質又更高了
台灣人又自己盡拍一些爛片 一比較 慢慢的 台灣自己的電影就死了
因為台灣的市場太小了 老人又不看 就更小了
這時你如果實施保護政策 任由台灣電影亂拍 那就完蛋了
如果你市場大一點 也許保護政策還不致於弄死本土電影
因為不會是所有的人都被倒胃口
但是市場太小 每個人都被倒過二三次胃口 就不容易信任國片
其實台灣跟美國的文化差異很大
是不太需要保護的
你每天都吃漢堡 久了也會想吃點米飯
文化本身就是一個賣點
這跟汽車又不太一樣了
你很少會想開一台東方特色的汽車
但看電影 你看超人片看膩了 也會想看一些校園劇
兩檔超人片的檔期很近 第二部就比較吃虧
歐美文化相近 所以他們或許才比較需要被保護
其實決定一個國家有沒有電影產業應該是人口數而不是有沒有保護政策
文化基本的不同 人口數又多的國家 很難沒有自己的電影產業
問題還是台灣的人口太少
但是這也沒關係 你一定要有這個產業嗎
就像保護汽車 台灣人可以很驕傲的說我們有裕隆牌汽車嗎
那我還寧願沒有電影產業 但是台灣可以有輸出其他國的電影
有人說小孩需要保護 但小孩總有一天要長大
也就是保護要有期限
你要利用保護期去賺足資金 更新設備與技術
但是不會的 只會抄襲跟風 賺飽 然後期滿後退出市場
或者拿錢關說延長保護期限
保護以後可以賺到容易錢 這才是人性
可以在放牛班輕鬆拿到第一名的獎學金
台灣人是正常人 韓國人是被扭曲的民族 不要去學他們
也有人說檔期
我是覺得做好敵情分析是很基本的工作
屍速列車影展就放過了
你還傻傻的對打 那不就代表你連最基本的工作都沒做嗎
有些影評連預告都可以猜劇情 你卻連這種工作都不做
看看導演公司也可以做一些基本分析
保護政策延後洋片的一個好處大概就是可以先避開超級大片
這樣說吧 避開大片本來就是國片的基本工作
你有義務去這樣做 這樣對觀影人也才是最大褔利
因為可以平均電影預算 例如每個星期看一部好片
我實在不懂國片必須避開大片的抱怨
保護之下就會有這種不長進 連基本工作都不肯做的情況
政府應該做的是 籍由政府的力量加強市場機制去淘汰爛片
做好計票 補助學生拍電影 或成立類似公視的電影頻道依點擊率高的補助多
作者:
arlun ( 風吹雪無痕)
2016-09-10 00:15:00其實還蠻好奇 裕隆汽車 因為好像不太是我們這代經歷的東西好像是上一代傳下來的
作者:
flybow (yyyyyyyy)
2016-09-10 00:15:00「政府的力量加強市場機制去淘汰爛片」........?這句話是不是有矛盾?
作者:
arlun ( 風吹雪無痕)
2016-09-10 00:16:00而年輕人都買馬自達 上一輩買頭又大其實他們也是國產的…國產其實還保護蠻多家汽車業的…
作者:
pensees (happy ending)
2016-09-10 00:26:00沒錯。豬哥亮電影根本沒問題,也不影響電影產業極樂宿舍這種才是有問題...
作者: LLuchia (囧) 2016-09-10 00:27:00
歐美文化差異性遠大於台灣...他們只是人口多所以票房高歐洲對好萊塢電影的喜好度遠不如台灣你這理論站不住腳因為在台灣的日韓電影也是賣掛的,台灣觀眾就是只愛好萊塢
作者:
egg781 (å–µå‰)
2016-09-10 00:30:00簡單的講~目前為止上任的政府都沒人想弄好影視娛樂產業他們就只是丟了幾個看似有幫忙的制度好像在說~我有做事喔或許台灣要解決的問題太多,而影視產業是最後一個順位吧
作者: LLuchia (囧) 2016-09-10 00:33:00
台灣觀眾喜歡大場面大製作才有值回票價的感覺,國片跟國產車的狀況不同在於國產車至少還有價格優勢不喜歡豬哥亮不要去看就好了,哪有什麼可不可以的問題
作者: stylerpan (綽號暱稱) 2016-09-10 00:59:00
用傳統戲劇的那個比喻不妥
作者:
vvvvaaaa (s9545114)
2016-09-10 01:21:00豬哥亮電影就是鬼島短視近利的最佳代表。反正我要賺的就是那些人的錢,甚麼劇本甚麼演技通通不用啦,反正抬出豬就會有人上門。
作者: ban1726 2016-09-10 01:35:00
然後在新年時推出賀歲片 大賺過年財
作者:
Encrypt (Encrypt)
2016-09-10 02:10:00是不是美隊不重要,純看商業經營的投資報酬率
作者:
zeumax (煙灰缸裡的魚)
2016-09-10 02:35:00京劇投入的時間很長才能一部係
作者:
tsming (斷水流大師兄)
2016-09-10 09:33:00垃圾菌這例子不錯,保護讓人過太爽就不長進
作者: beinghunted (日日是好日) 2016-09-10 11:45:00
這篇寫的好
作者:
dakkk (我是牛我反芻)
2016-09-10 14:55:00放心 台灣老人不會花錢去電影院看的 在家就可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