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6的夏天,剛好是國中升高中的暑假…
而也是情書這部電影上映的時間點。
情書裡少年的滕井樹們,也是大約那個年紀,
當年沒什麼看電影的興趣,只知道這部很紅,
很多人在討論,但就是沒去看,
甚至電影台重播也沒看過…
但或許這也一種巧合吧!
巧合的就是,那時的我還不到「看得懂」有共鳴的年紀,
所以因此也讓我錯過20年前的盛況(畢竟看不懂)
最近,終於經典在台又重新上映…
(巧合的是,因為在車上聽到廣播在播張學友的情書,
於是上網查歌詞時,才發現居然這部電影正在上映!)
=================(以上真是癈話一堆)======================
忘了哪位哲學家或藝術家說過,
如果人生可以自己安排,希望能把青春期這段時間,安排到人生的最後階段
是呀!青春期豈不是人生最美好的一段嗎?
有著近似大人的身體、小孩的天真、青春的活力、發情動物的敏感,
有著能自由想像的未來、開始對愛情和性懞懂、好奇、嚮往。
20年前,正擁有這一切的我,根本不會有這種「追逝青春年華」的感情…
因為我正在其中呀!
20年後,或許時間到了吧?我突然有了想看這部電影的衝動…
青春期的我,並沒有這樣的迷戀著某個年輕同齡少女,
那時的我比較像是滕井樹的同學,通常都在旁喊燒的那種,
但是,那時沒有比較好的異性同學嗎?
有的!
但或許當年過於木頭?多年以後,回想…
國中一年級,曾有坐在前座的好朋友女同學,上課上到一半,轉過身來,
遞了一張素描人像說:「我在畫你耶!」
並補上一個可愛的笑容。桌上還曾被她偷放上巧克力…
但我卻沒什麼神經,後來這個女孩讀一年就轉學了,也再沒有聯繫方式了,
卻在多年後的一個夜晚,無緣無故的夢到當年那個「我畫你耶」的場景…
情書這部電影,就是在講這種「遺憾」…
它的劇情其實很平淡,沒什麼過多的高潮,
就像在告訴你一個很平常的故事,
但最後女滕井樹得知借書卡後面,當年未翻過來看的那面,
居然是自己的畫像時,那複雜又感動的表情,
讓前面近兩小時的偷偷舖陳,終於在最後那一幕,
讓人(我)眼眶泛紅…
(泛紅的原因,應該有包括,青春期就把桃花運用完這件事)
我想,幸好20年前沒去看吧?不然那個小屁孩,
看完出來應該也只是罵說:「這是個什麼爛電影!好無聊!」
至少…女滕井樹是幸運的,最後找到了曾經被愛的證明,
但大多數人年少時,或許也是有被喜歡過,可是無從證明呀!
大多數的人,在年少時,面對喜歡的人,或許像我,太木頭查覺不出來,
也或許都深深的保留在心中的某個很偏僻的角落裡,
唯一的證據就是自己的回憶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