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雷]《NY單身日記》:也許只適合輕鬆看待

作者: ViewMovie (ViewMovie)   2016-10-16 21:53:00
圖文版:https://www.viewmovie.tw/columns/823
看完電影後,我忍不住有個疑問:為什麼茱莉安.摩爾(Julianne Moore, 1960-)跟伊
森.霍克(Ethan Hawke, 1970-)會接演本片?僅憑粗淺印象,這兩位應該都是挺挑劇本
的演員。當然,茱莉安.摩爾也有演過表現平庸的《人魔》(Hannibal, 2000),但光是
要跟安東尼.霍普金斯(Anthony Hopkins, 1937)演對手戲,以及在《沉默的羔羊》(
The Silence of the Lambs, 1991)的茱蒂.佛斯特(Jodie Foster, 1962-)之後負責
同樣角色,就是令人躍躍欲試的挑戰。伊森.霍克近年也演了《國定殺戮日》(The
Purge, 2013),然若不提電影本身的表現評價,其在劇本設定的層面上確實有相當創意
。也許茱莉安.摩爾就是看中《NY單身日記》〔Maggie's Plan, 2015(臺灣2016年9月30
日才上院線)〕中,自我中心的喬吉雅其角色之挑戰性;也許伊森.霍克就是看中《NY單
身日記》劇本建立在一個有創意的想法上。總之,掛上這兩人的名字宣傳,確實對票房有
顯著幫助──至少,我是給他們「拐」進電影院了。
會這麼說並非本片爛到宇宙囧片王的程度。雖然有不少讓人不甚滿意的地方,純以一部搏
君一笑的神經喜劇而言,《NY單身日記》表現其實尚可。尤其在這個仍以男性為要的特效
電影、續集電影佔據主流的時代,似此類由女性觀點切入的純粹劇情片之於大眾,確實有
其必要性。但茱莉安.摩爾跟伊森.霍克的存在,一下子將期望值拉得太高:一位是在歐
洲三大影展大滿貫的奧斯卡影后,一位是編劇和表演俱佳、也嘗試過擔當導演和寫作小說
的電影才子。這樣的組合很容易讓人誤以為本劇將會如何深刻動人或發人省思,結果卻令
人失望:兩個看似獨立自主事業有成的新時代女性,竟在愛情/婚姻過程中,為了同個對
家庭生活不負責任、對工作事業也沒有切實計畫的軟爛男而患得患失,搞出一樁樁鬧劇和
笑話,最後以極為潦草的皆大歡喜落幕,實在很難令人忍受。
當然,從諷刺劇的角度來看,本片情節設計上還是有不少亮點:自認為總是計劃周詳按部
就班的瑪姬,卻在愛情過程中惑於表象而自我迷失,導致她往往只能迎來短暫而失敗的戀
情;相信自己能夠掌控一切的喬吉雅,因為忽略丈夫的精神需求和對個人成就的執著,使
其一時遭受婚姻破碎的苦果;一度相信自己能在創作上卓有成績的約翰,以此為藉口利用
瑪姬對他的一時迷戀、逃避那本該屬於他的家庭責任,因此在他認識到其創作毫無產出時
更顯得可笑且難堪。這些立基於現實的常見人際交往困境,經過交互作用應該可以發展出
更為尖銳合理卻又不失輕鬆喜趣的故事〔這顯然屬於伍迪・艾倫(Woody Allen, 1935-)
的專業〕。但是太過一廂情願的倉促收尾,似乎並沒達成理想的效果。
實際上,本片在此些前提下,確實有著值得期待的開頭,只是後半段為了遷就於作為劇本
創意主體的「瑪姬的計劃」(Maggie's Plan,為什麼這名稱會被翻譯成《NY單身日記》
?),導致故事變得荒謬且失去合理性。前後調性不一致的故事令人難免困惑:難道編劇
是在中途被調包了嗎?雖然說,「作為第三者的瑪姬,在與約翰婚後發現相互不適合,而
想將約翰再還給更適合的元配喬吉雅」,將此情節抽掉,整部電影就會完全不成立。然而
瑪姬此番異想天開的做法,似乎有悖於她一直以來擅於自我規劃人生的特質(儘管,她也
有「不擅於經營感情、往往識人不明」的特質),而且也很危險:她難道還不知道喬吉雅
是多麼強勢易怒的人嗎?她難道不覺得這樣的方式對喬吉雅會是再一次的羞辱嗎(茱莉安
.摩爾也確實在這裡展現出凌厲到好像要殺人的演技)?
按照一般人的正常做法,應該是瑪姬要直接向約翰提出離婚協議,待他倆確實分道揚鑣後
,喬吉雅看要怎麼做再隨她。莉莉當然會因此變成沒老爸的小孩,但按瑪姬原先要把約翰
推回給喬吉雅的計畫,莉莉的扶養問題本來就不在瑪姬的考量範圍內,最終只都是會回到
瑪姬最初意圖「借精產子」、不倚賴伴侶而獨立生養小孩的狀態。瑪姬的突發奇想卻只像
是為了本劇營造戲劇性的安排,絲毫不合乎情理。令人尷尬的是,喬吉雅雖然第一時間怒
火中燒,卻在之後的某個偶然契機接受了瑪姬的提案,這之於喬吉雅如此自視甚高的女強
人而言,堪稱是形象大崩壞。愈是倔強不群的人,可能心底愈是渴望關愛,這自是不難理
解,但要如此屈辱地回收前夫婚外情對象的退貨商品,這幾乎可以傳為學術圈的花邊醜聞
了。
若約翰真是那麼值得紆尊降貴拋開尊嚴去追求的完美情人也罷,但實際上他只是個未能負
起他人人生責任的、長不大的幼稚大人(劇中,約翰在吃東西時,伊森.霍克總是旁若無
人地吮舔手指的演出,即直觀強調這點)。這僅讓喬吉雅的自貶身價顯得相當愚蠢。雖然
愛令智昏,強烈的情感因素往往讓人變得愚笨、幼稚或喪失正確判斷的能力。聰明的喬吉
雅如此不明智的行動,我不禁要懷疑編劇/導演是否在潛意識瞧不起高知識、高學歷、高
成就的女性,才甘願這麼作賤她?
也因此,即便葛莉塔・潔薇(Greta Gerwig, 1983-)外型如何討喜,氣質又兼具著聰慧
和天真,瑪姬這種「天真做壞事」、卻又一時間不自知自己砸了什麼鍋的形象,恐怕注定
讓她在女性觀眾間討不了便宜。我更寧願相信,本劇在劇本發想階段,還有讓瑪姬和喬吉
雅共結連理的腹案,只是礙於主流市場所限,不得不轉為而今所見的樣貌(劇中,撇除感
情關係不論,她倆人也確實是對彼此的個性和人格特質有好感的)。要不,似約翰這般生
活總要人打點、活在自己世界的軟爛男,實在難以說服觀眾:為何喬吉雅對他是如此死心
塌地?或許,約翰凡事仰賴妻子照顧的生活風格,正好滿足了喬吉雅意圖掌管一切的控制
欲吧。
不過,本劇還有另一項明顯諷刺之處,倒是頗令我感到欣賞,在於約翰的學術專業。劇中
,讓約翰足以在大學院校謀得教職的社科專長,名為「虛構批判人類學」(或者是「批判
虛構人類學」?)。這看起來就是胡扯般的學術詞彙,果然我在事後並沒能Google到任何
相關資料。包括其在劇裡與喬吉雅以此進行相關的座談會中,諱莫如深玄之又玄卻令人一
頭霧水的對話,或是約翰另一本書名更為狡怪奇異的學術論著(商品戀物癖什麼的落落長
一段,劇中這書名出現過兩三次,我都沒能記住),種種炫學賣弄實則可能根本鬼話連篇
的表現,令我想起艾倫・索卡(Alan Sokal, 1955-)《知識的騙局》(Impostures
Intellectuelles, 1997)[1]。也就是說,約翰這個角色不僅在小說寫作上未能創造實績
,就連那成就他聲名的學術功夫,其實也是騙騙不明究理的圈外人、以及沽名釣譽的圈內
人有用的把戲。終其一生事業、夢想,盡是務虛。
《NY單身日記》所呈現出來的,不只是女人那麼無能,只因為陷在處理情感的愚蠢泥淖裡
而自傷傷人,男人更是如此卑鄙而無用。這或許不是導演蕾貝卡・米勒(Rebecca
Miller, 1962-)的真實意圖。也或許總有人會說:「這不過是部輕鬆愛情喜劇嘛!幹嘛
那麼嚴肅呢(Why so serious)?」好吧,也許是這樣沒錯。若只是下班後圖個放鬆,並
不在意角色行動和情節合理性的觀眾,《NY單身日記》倒也是不妨一看的輕巧小品。
That's all。
圖文版:https://www.viewmovie.tw/columns/823
作者: qpr322 (龍魚)   2016-10-16 23:00:00
覺得這篇有點神秘,怎麼會用“一般人”的觀點去評論,而這個“一般人”的定義又是什麼?這有點像是用自己的價值觀強加在別人身上的感覺,不覺得劇中三個人的任何想法與實際作為有什麼不妥
作者: writersky (writer)   2016-10-16 23:10:00
這部是好劇本,也是好電影,更有好演員。
作者: hhwang (雪野)   2016-10-17 02:06:00
我覺得這部是少有的誠實坦率之作,本來因為是在飛機上而不是去電影院看不好寫評論,但看來還是該寫一下了
作者: AquaX ((((()))))   2016-10-17 16:27:00
片名和廣告主打伊森霍克及茱利安摩兒 是台灣片商的選擇吧另外這兩人演過的爛片也不少喔 尤其伊森霍克我個人倒是滿喜歡本片的調性和演員間的氛圍 例如像配角夫妻是SNL出身的Bill Hader和Maya Rudolph 就增添許多趣味Greta Gerwig的可愛 也在荒誕可笑的劇情中展露無遺
作者: qpr322 (龍魚)   2016-10-17 18:53:00
同意樓上 Bill 和 Maya 非常畫龍點睛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