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小就被教育全球暖化等議題,但環境氣候變遷問題持續存在著。人們總是知道這個事實
,卻不是太在意這件事帶來的影響。
在「洪水來臨前」以前,「不願面對的真相」這部片應該是比較廣為大眾所知的紀錄片,
但過了這麼久,這些議題還真是不願面對的真相呢...
現階段氣候變遷對人們帶來的影響或許還不到影響生活(但對一些貧窮的地方已有強烈生
命威脅),但有明顯感受。
因為以下幾個原因讓實際改善十分困難:
1. 對生活要求越來越高
科技進步是源自對生活更高一層要求,我們追求更好的科技、更方便的生活。這是人類的
優點,卻也是致命的缺點,特別是對於生活的環境。享受更舒適的生活,同時能源的消耗
、環境的破壞,無聲的發生著。
2. 人類的惰性與短視近利
人們總覺得現在的生活很好,本有的惰性與安逸一直存在。人的一生不過一世紀內,能夠
為了看不到的未來著想打拼的人,真的屈指可數。
需要從質與量去考慮:
第一,最基本的是你要先有願意努力的心。
第二,你要能堅持得久,而不是一頭熱。
第三,只靠少數幾個人是無法的。
第四,你要知道如何去解決。
大部分都只能做到第一點(用想的相信大家都會)。而本片也做到這個「基本功」。但要全
部都做到才有逆轉情況的可能性。樂觀很好但是可行性的實際面呢?
那才是實際上會面對的結果。
3. 政府、財團與企業的貪婪和自私
談到錢,什麼事情都可能變的醜陋。那些因為科技、石化能源的「獲利者」會無所不用其
極的想獲取更多利益。破壞環境、排放汙染物、濫殺動物等等的事情,在他們看來都是小
事、不痛不癢。然而,一個巴掌拍不響,有供應一定是來自於有需求。消費者不在意或是
不知情地買了都是助長了惡性循環。乾淨、環保、有機理應不是銷售賣點的,更不是提高
價格的方式。解決辦法其實很單純,但是很難達到而已(扶額)。
(1) 正視問題:真正把環境考量進去整體政策,不落於口號,也不應該被強調(要視為是
該做的事)。
(2) 取捨利益:一個對環境友好的企業(國家)絕對不會賺很多錢(很多利益),而這個上位
者(領導者)的想法與員工們(官員)需要共同努力達成共識才行。
(3) 消費者的觀念與應對態度:這是實際上的推動主力,人民是否有不用石化能源、不吃
牛肉、投支持環境議題的上位者等觀念與行動。
(4) 政府企業採取的措施:訂定法規(如碳稅)、完整的計畫與實際的實施(如瑞典的零石
化能源)
(5) 長久性:能不能夠維持一個正確的決策而順利解決問題,或進一步的在解決問題後,
又鬆懈了恢復原本的惡習?
4. 對環境變遷的知識不足與改善方法
這必須透過基礎的教育,不流於教科書,而是真正的讓人們了解其嚴重性。更需要由上而
下的實行改善方法才行。
「洪水來臨前」說了很多該正視的問題,讓人看得沉重、知道事情很嚴重。但是呢?最重
要的科學證據、科學解決辦法及一般人該怎麼做都說得很籠統,甚至用有點文青(?)的方
式講。看完這部片可能會很激動、很沉重....然後...
你會照樣過你的生活、
政府會照樣為利益衝突、
先進國家會繼續訂定條款開會流於空口、繼續浪費、
首波承擔者仍會是貧窮的人們。
解決事情仍要回歸理性面,一直感性下去是沒有辦法改變的,那只是自我感覺良好。
就紀錄片來看,「洪水來臨前」的確振奮人心,傳達出面臨的問題,值得一看。
但就實際面,很抱歉的,這部片就是最直接的例子,它仍停留在「告訴你世界正在崩壞中
」的已知事實,但不提太多實際解決辦法。如果有更多的實際解決辦法將會讓這部片更加
有價值。
本身研究有關能源的主題,但卻對學術生態感冒,太多流於為了衝期刊點數的研究了,但
是實際上的應用實在不行,也可能我看的不全面。然而悲觀並沒有不好,會這樣子都是有
原因的,實際去做、去改變,才能有一個樂觀的心、和真正改變的事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