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https://goo.gl/kNsWkK
看完了【鋼鐵英雄】之後,不由得聯想到了上個月上映的【比利.林恩的中
場戰事】。
李安的【比利.林恩的中場戰事】與梅爾吉勃遜的【鋼鐵英雄】都描述了戰
爭對人所產生的影響,但是有趣的是,兩者雖有很類似的角色背景,卻顯現
了2010年代與1945年代價值觀的差異。
這兩部電影雖有類似的角色,但是結局卻完全歧異,戴斯蒙.杜斯與比利.
林恩的生活遭遇導致了他們的價值觀的不同,這兩個角色都是拘謹害羞不善
表達的年輕人,他們也同樣在家裡面對暴力與父權的壓力,然而【比利.林
恩的中場戰事】繼承了李安典型的東方式觀點家庭。在比利.林恩的家庭環
境當中,母親不會反抗父親,孩子也永遠走不出家庭為他預設的立場。
但是,在【鋼鐵英雄】的西方觀點家庭當中,母親地位雖然低於父親,卻還
是會反抗父權,同樣是都是吃飯的戲,也都是由母親主持對話,然而父親的
地位與壓力就是不同,比起比利.林恩家中那種壓抑、意見剛起個頭就會被
壓制的場面,戴斯蒙.杜斯家中的飯局雖然也有爭執爭吵,卻顯然在意見表
達上頭自由得多,美式觀點的孩子雖然蒙受父親的壓力,然而他會在其他的
地方尋找出口,與建立自己的價值觀。以【鋼鐵英雄】的例子,戴斯蒙的救
贖來自於教會與他的女友,以及「想解救更多人」的願望,連帶的,在進入
軍中之後,家庭成為與他一起對抗軍隊的支柱,戴斯蒙也跟父親和解了。
但是李安的作品父親很難跟兒子和解,甚至比利.林恩會進入軍隊,還是來
自於父親的決定,李安的電影往往不會讓角色解脫,一直持續執迷在痛苦當
中,但是梅爾吉勃遜會。
如果說李安的電影是被動冷調式的悲傷,梅爾吉勃遜的電影相對起來就主動
、奔放熱情得多。
這兩者,我覺得也沒有誰高誰下,只有價值觀的不同而已,不同的價值觀,
描述類似環境的故事,就產生了不同的結果,雖然說【鋼鐵英雄】的故事背
景是在1945年,戴斯蒙在那個時代被稱之為孬種,但是我想比利.林恩可能
到了1945年反而會獲得救贖吧,不過他一定成不了英雄就是了,頂多會是在
連隊裡面被安慰的小兵。
因為戴斯蒙令人敬佩之處其實並不是他拯救了很多士兵,而是他堅持自己的
價值觀,而且不畏強權,相對而言,比利.林恩沒有強大的自我價值觀,只
是一個隨波逐流的痛苦靈魂而已。
這是碇真嗣與阿姆羅的不同嗎?
啊,不對喔,不殺人這個概念是不是應該要套用在大和煌上頭啊?
延伸觀賞:
【影評】人生戰場-【比利.林恩的中場戰事】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1KbadLYvtm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