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是潘金蓮—恨一個人多深,愛一個人多深,都是一個圓。
「菩薩,這些貪贓王法的人,都被您給懲罰了。我是不是潘金蓮的事,
您還沒有說清楚,這才是這個案子的重點啊!」後來,李雪蓮什麼答
案都沒得到,她恨了十多年的男人突然間消失了,她哭得無法自拔,
即便她成了連市長縣長院長都在意的不得了的女人,圍繞在她身邊繞
啊繞的人們卻都不暸解她到底要什麼,那還怎麼告狀清白呢?她恨了
秦玉河這麼多年,恨的成了活著的動力,到底也是愛了他多深,然而
轉啊轉啊人生,卻都成了一個沒有終點圓,只能學會放下。
一個普通的農村婦女李雪蓮,原先和丈夫秦玉河商量好為了房子產權
假離婚再復合,秦玉河卻愛上了別人,假離婚成了真離婚。憤怒的她
原先只是為了重新「真」離婚,卻被說成是不守婦道的潘金蓮,為了
糾正這一句話,她跑遍了上上下下的官員告狀,要恢復自己的清白。
告狀的過程中,從下推託上、沒想到一件事情變成了另一件事情,接
著又引生出第三事情,十年的告狀生涯過去,她還是沒把這句話糾正
過來,反而還被人加了稱號。前夫說她是潘金蓮,別人又說她是小白
菜,可她認為自己是竇兒冤。飽嚐了官僚與世間的人情冷暖,她悟明
白了另外一個道理,不想告狀了,卻又不被相信與暸解,搞得大家雞
飛狗跳。每個人都在一堆在堆,弄巧成拙。
《我不是潘金蓮》是馮小剛導演受到札維立多藍的《親愛媽咪》使用
了正方形比例拍攝電影,決定也來創意一下,使用了近乎全圓型畫框
的畫面來創作。無巧不成話,這一部以官僚推託為主題的中國電影,
使用一個圓型概念的景匡表現,正好映合了電影整體的調性,電影裡
頭的人們為了自己的利益與生存,一推再推、繞啊繞的解不開答案。
像是中國式人物思考途徑,屈原說自己「舉世皆濁我獨清,眾人皆醉
我獨醒。」若在污濁的世界裡要生存,通常有兩種選擇,一是和聖人
一樣不凝滯於物,能與世推移;二是積極揭開與奔走。一個極為普通
的農村婦女選擇了後者,為了離婚一件小事情,卻放下了生活其他的
一切,專注於澄清自己的苦衷,但這種苦又不是竇兒冤裡那番真正悲
戚痛徹的絕對,反而是自己對自己可憐與不肯釋懷的固執。她努力只
想讓別人都相信自己的故事,但她的本質不是事情到底是怎樣,而是
得到暸解與肯定。
「不然我付出的一切,這麼多年來,我都幹了什麼?」十幾年的告狀
過程,從長髮成了短髮,片頭李雪蓮懇求為她主持公道的法官王公道
成了王院長,反而來求她不要再告狀了,否則上頭又怪罪下來丟了官。
面對一早來訪的王院長,李雪蓮憤慨的問著這句話,她早已忘了自己
當初問題的癥結,反正婚也不可能在離了、過去也恢復不來,早已沒
道理在告狀下去。但她卻發現,若不告狀,好像生活裡面對愛與恨的
一切都幻化成空,因為她如此憎恨拋下她的男人、她如此在意那些欺
負她與推託她請託的男人們、她如此迷戀於這一種被圍繞等待被暸解
的感覺,她害怕突然間自己失去了這麼多年來的自己,原先不告狀的
她竟然又決定到北京告狀。
電影裡不斷的重複一而再、再而三的思考模式,小的官員們理不清事
情的問題,大的官員命令與教條式的打量下頭的部下,試圖揭發官場
樣貌。電影也不斷在小小的景匡那重複李雪連向前步行的置中畫面,
人們一步一步向前移動,事情卻毫無真正的進展。每個人都有自己的
對錯價值判斷,綜合起來都是為了自身最堅持的事物,無論是官位、
名聲、金錢或是生活,總和起來成了一場荒謬又諷刺的秋菊打官司,
事物積少成多,但又因為突然間的某個感觸一哄而散。前夫一句「你
是潘金蓮。」讓李雪蓮賭氣生活在告狀之下、卻又在電影結尾前讓我
們發現了一切荒誕的到底是什麼樣的複雜化。一告再告,告狀的目的
已經不是那理不清的離婚真相,反而到底在愛恨與生存的念頭是什麼?
透過圓形的視角,刻意置中與玩味的鏡頭語言,我們眼中的人物顯得
更靠近,壓縮的眾生萬象,圓型生活的邊邊角角碰撞,只有在規矩特
別多的北京是「方的」,這裏的人們卻假裝而圓融得多。整部電影試
圖壓抑在這種圓型與圓融的推託延宕之下,形塑出一股「悶」再走不
出圓型迷宮的世界。
然而,「告狀,就是離開親人,和仇人在一起」 趙大頭親聲的勸雪蓮
不要告狀了,倒底報仇都是為了執著愛不了的人們,你要選擇和愛你與
你愛的人在一起,還是選擇去恨一個不愛你的人?片尾的李雪蓮站在鏡
頭前,回到了十年前的她,圓型的畫框裡她望著遠方,眼角滄桑意猶未
盡。而今已成昨日,十年前的她與十年後的她,有什麼差別?
https://www.facebook.com/seaghan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