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m.mp.oeeee.com/a/BAAFRD00002016120320712.html
在《你的名字。》,向來畫面無敵美的新海誠,終於來講故事了。於是,在先前已經上映的國家及地區都獲得極好的票房成績,成為了日本2016年頭號現象級電影,奪得14周周榜冠軍,狂收200億日元(折合人民幣約13億多元),躋身日本影史第四名!
在台灣和香港地區同樣受到觀眾熱捧,創下了日本片的票房紀錄。同時也獲得了極好的口碑,截止目前,在豆瓣上獲得8.9的高分。
在今天之前,大家也一定看過不少說這部電影有多好,有多牛的文章。劇情感人,畫風唯美清新,「每一幀都可以截圖下來做壁紙」……
所長看過片之後,也非常贊同這些讚美。好看,動人,100%推薦!
但是,現在也是時候來聽一些稍微冷靜的聲音:這部電影的超高評價,是不是有點過譽了呢?它之所以成為「現象級」,有多少社會因素的影響?
所長請來資深影評人木衛二來唱唱「反調」。目的不是要踩它,而是,希望給大家提供維度更豐富的解讀和點評。
文 | 木衛二
乍一看,與《怪奇孤兒院》一樣,好像都是適合帶小朋友進場,綠色環保無公害的實力電影。
但正如怪奇孤兒院的暗黑風格,《你的名字》設卡年齡段,也要從青春期開始,一直延續到三五十歲,那些還有青春尾巴的天真傢伙。
只不過,不知是作為觀眾的我起了變化,還是作為創作者的他永遠沉浸在自我世界。以往的新海誠,可能更適用「純真」一詞。
如今,竟然會覺得《你的名字》更靠近「幼稚」。
多次出現的揉胸梗,自然是為了逗笑二次元觀眾,但恐怕不是那麼適合早熟的小朋友。
當「天氣即是天意」被人們掛在嘴邊,身體恐怕就要等於秘密了。
拋開新海誠的畫風和心語,拋開日本票房大作話題電影等光環,《你的名字》依然被設定為宅向動畫。
男主角瀧,不懂得如何跟比自己大的前輩告白。小鎮的少男少女,還是隨時會犯羞澀紅的年紀。
電影給分處兩個時空的瀧和三葉安排了千里姻緣一線牽的感情故事,可是,他們幾乎沒有對手戲,自然不用遭遇純愛片的愛在心裡口難開。
新海誠已經宅到直接借用身體互換的梗,完成命定的相遇。
所有千萬不要被電影的彗星和平行世界所迷惑。《你的名字》依然是個純愛片。
有人說它講一見鍾情,有人說是來來往往的你我遇到,相識不如相望淡淡一笑。
它說的是,我都已經進入到了你身體,熟悉彼此身體的每個角落。你的名字,我卻不知道。真是天真爛漫得可以。
旁白配畫面,這已經是新海誠的製作套路了。但《你的名字》一上來就放送主題曲,中間結尾又唱上好幾輪。
這種詭異體驗,我已經想不起來,上回是什麼時候——可能是在看《伊豆舞女》之類的老電影吧。
主題曲掛在前面,現在的觀眾對這種手法無疑是陌生的。如今的好萊塢電影,有時候連片頭打字幕都省掉了,飛出個名字了事。
《你的名字》這麼搞,讓我想起來每播一集都要唱主題曲的電視劇。
我不能說排斥,但觀影習慣上實在不太適應。
旋律帶歌詞的放送形式,意味著過於直接、迅速調動的情感吐露,唱詞幾乎等同於音軌評價,確實太不避諱了點。
當《你的名字》奔跑起來時,我竟然想到了今敏。尤其對比以音樂旋律為製作靈感的《千年女優》,那是平穩行進又突然綻放的自由聖潔之花。
同樣是關於尋找的主題,同樣是對音樂相當倚重。
《你的名字》是大聲呼喊愛,滾燙熾熱的唱詞傳情,有如手捧紅玫瑰的意思。
手法高下暫且不說,我個人會更接受含蓄內秀的表現方式。
這是感覺異樣的第一點,歌曲通俗,但手法太硬。
彗星砸地球的路數,則是新海誠的慣用招數。哪怕在他拍的廣告片裡,人生中一個很細微的瞬間感受(橫桿的高度、父親的背影、曾看過的路),都會扣上一個全世界全人類全宇宙的大事件。
150年土耳其的夢想、連接歐亞大陸、通往世界、連接夢想。明白這個小與大的關係,就能讀懂任何一部新海誠,包括《你的名字》。
這個很「小」的東西,與短片的體量,青春期的容量往往是最一致的。它可以比MV長,但不容易撐到劇情長片。
《你的世界》加入了新海誠的世界觀,導演的意圖可能是想通過彗星大災變,喚醒年輕世代不要遺忘311大地震的可怕,相信面對災難,人與人都是命運共同體——即我們應該去承受,抵禦和改變。
但是《你的名字》結尾,依然要安排一個世間所有相遇都是久別重逢的結局,卻更像是主流電影需要的,拯救了世界之後的大團圓。
我會理解為,它是一個俗套、被抽空和相當低齡的青春愛情故事。
還有電影最大賣點,新海誠款的高亮度濾鏡,作為動畫場景在大銀幕上觀看,或是可靠的吸引力,但對於我這樣的鐵粉並不陌生,更何況這部電影還屢屢致敬了過去的新海誠自己。
至於通俗商業的身體互換賣點,說得再俗氣點,跟港片喜劇的男扮女裝並無差異。
《你的名字》所靠攏的並不是宮崎駿《千與千尋》,而是說唱就唱、說跑就跑、說美就美的迪士尼《冰雪奇緣》。
它的人物性格單薄,兩個時空的互動也是淺嚐輒止,不能深究。
所以,《你的名字》並不是一個新的突破,新海誠也不是吉卜力和日本動畫的接班人。片名裡的句號,更應該看作是新海誠過往十年摸索的句號。
他獲得了夢寐以求的商業成功。
他終於讓日本觀眾,中國觀眾,還有全世界的觀眾知道了自己的名字:新海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