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自己的La La Land感想也還在寫;但看到orzisme這篇懷舊文忍不住想先把一個我個人的
一點點觀察丟進來,看是不是也有其他人有類似的想法。(這些想法都還很粗淺就是了,
很多東西還沒消化完吶...
其實在70~80年代期間,也是歌舞片進入寒冰期的時候,卻在一些導演匠心獨運下產出了
幾部很有趣的歌舞電影(洛基恐怖秀這種很獨特的例子我們先跳過...)。Martin Scorsese
的New York, New York還有Bob Fosse的All that Jazz以及Cabaret就是很好的例子
(歌舞迷們應該可以發現Liza Minnelli在New York New York和Cabaret都出現了XD)。
Scorsese和Bob Fosse的革新除了更強調將歌舞表演視為故事的一部分外,還把很多過去
黃金時代歌舞片不願意處理的元素給融合進了電影中;在New York, New York裏頭,
Liza Minnelli飾演的歌手和Robert De Niro的爵士樂手雖然譜出了一段戀曲,但
Scorsese可一點都不浪漫;他把感情中最惹觀眾厭的一面給赤裸裸呈現出來,強調兩個
主角性格中衝突因子的摩擦,最後兩個人雖然都了解了對方,卻也失去了對方,只有曲終
人散的哀傷結局。
Bob Fosse同樣不遑多壤,先不說Cabaret的故事處理的就是時代巨輪下小人物流連於酒館
中浮生若夢的悲哀;故事中Liza Minnelli飾演的酒店女伶和Michael York飾演的老師雖
然深愛彼此,但女伶跟老師最後仍然只能落得好聚好散的下場,也是因為兩人都認識
到了他們對生活的嚮往存在著巨大的落差,只能放任對方遠去。順帶一提,如果你喜歡
Rob Marshall的芝加哥,那麼Cabaret真的是不能錯過的傑作,當年Bob Fosse就靠著
Cabaret在奧斯卡一舉擊敗拍教父的Coppola拿下導演獎。Bob Fosse本身就是芝加哥的
催生者之一,但作為前輩的他實力真的遠遠在Rob Marshall之上。幾乎每個芝加哥處理的
主題和整體風格,Cabaret都觸及到了,影像語言還更加精緻前衛;Liza Minnelli的演出
也無比迷人,就算把Chicago的兩個女主角加起來都不夠她打!(難堪的是後來
Rob Marshall又拍了華麗年代,但華麗年代觸及的主題,其實多年前又給Bob Fosse在
All that Jazz拍過一次,還處理的更有趣......
說了這麼多,之所以要提到上面這兩部電影,是因為我個人感覺La La Land在創作過程中
也明顯從這些脫離了黃金時代以後嘗試革新歌舞電影的作品吸收到了營養。雖然
Scorsese和Bob Fosse的作品沒有像La La Land那麼強的後設性質,但創作者都很有意識
的將"伊人遠舉,唯有寄情於聲影中"的主題丟進了作品中。說穿了,這個主題聽起來就
讓人難過,更何況是丟進音樂電影中,用一片歌舞昇平的景象讓觀眾觸景傷情?但這也是
它們好玩的地方;說穿了,這樣的構想就是暮色時才會起飛的貓頭鷹,因為只有在黃金歌
舞劇的年華逝去後,觀眾才能體會到將這樣的題材與歌舞劇的表現手法結合起來的深層價
值。Damien Chazelle之所以會故意在La La Land最後故意插上一段這麼讓人難過的
歌舞幻境,很難說沒有從這些前輩理解歌舞題材的方式中藉鑑,因為沒什麼比終了前的最
後一舞或一曲更能彰顯藝術讓人逃離現實的作用了;在New York, New York裏頭,一段可
以與之對應的表演是歌手的一曲與電影同名的名曲,而De Niro的角色只能坐在台下看著
曾經的愛人發光發熱,最後兩人相見時魔力早已消逝;而在Cabaret裏頭,
告別愛人的女伶也只能藉由一曲"Cabaret"博得滿室如雷掌聲和喝采,但腐敗並不會因此
停止侵蝕小人物的世界。
比起來,Chazelle對待本作的男女主角似乎還是多了些難得的溫柔?至少兩人還是在
走上夢旅時都推了對方一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