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雷] 美意變惡意的制度《我是布萊克》

作者: KevinMoleaf (陸坡)   2016-12-26 12:24:25
圖文版本請於連結:http://kevinmoleaf.weebly.com/text/3909221
窮途末路,伸張自我尊嚴的戰役
一個國家人民成立政府,是為了讓大眾有好的福利制度,與在需要幫助的時候可以有所解
決。但現實總不盡然,對於面臨困境時人民的補助,政府往往無法發揮它應有的功能,電
影《我是布萊克》就以一位中老年因傷停工的木匠工人丹尼爾‧布萊克的故事為例子,講
述布萊克在尋求政府救濟補助時,所遇到各種打擊人尊嚴,與鬼打牆的申請制度,讓以在
人生谷底的自己加速崩潰。凸顯出英國政府對於失業津貼和補助制度審查的荒謬與不完善

礙於全球不景氣狀況下,面臨中年失業和貧困生活的民眾變多,甚至現在不只戰亂國家民
眾面臨貧窮,許多在以開發或發展中的國家,許多在一般人看不見之處,也上演著人情冷
暖。面臨人民失業率與平均薪資水平的退步與無法提升的困境,各國政府試著想辦法解決
,讓面臨貧窮者跟失業者可以安穩度過一段人生中的低潮,與無助的的時期,而其幫忙輔
助貧困家庭和失業人口找到生活重心與新目標,讓他們可以脫離失業與貧窮的困境。
電影《我是布萊克》就是以這樣一個貼近社會底層,但實際上正在你我周遭上演的社會狀
況,英國獨立電影導演,描寫出一場人與人、人和政府之間,那情感的溫度與制度的僵化
,無意義與非專業的審查,還有社會群眾面對窮困者的態度,一次次的打擊著需要被幫助
的人群。英國導演透過一位中老年失業者布萊克的眼睛,來看透關於英國失業津貼對於真
正需要幫助的民眾,完全派不上用場,與最後一切又回歸到原點,停滯不前。
故事以布萊克的視角開始,描述許多在尋求政府幫助的人所會面臨的困境。無法解決任何
事情,只有告知功能的客服;就業中心服務員無法給予困境者需要的幫助,甚至將面臨困
境的人民當做顧客與客戶處理,讓原本幫助人們度過難關的美意,變成一段精神與尊嚴羞
辱的惡意。在電影裡可以看見不同人物視角,例如單親媽媽在英國社會面臨的困難、英國
年輕人就業問題與薪資低落,甚至還有雖然想幫忙,卻礙於制度問題無力去做的服務人員

英國的失業給付審查制度至所以會變形成現在的模樣,雖說經濟不景氣算是原因之一,但
更大的部分在於被一些投機者濫用。英國失業給付每周最高可以有六十五元英鎊和住房津
貼補助。因為領的金額跟工作所得差不多,讓一些投機者產生「不用工作也能領錢。」這樣的何需工作的風氣,為了防止這樣不健全的投機客,英國政
府的失業給付開始改變。強迫失業者必須嘗試各種工作面試,才能繼續領津貼,但這樣的
結果如同電影裡所演的,只是治標不治本。
整部電影的步調相當緩和,且沒有許多太過突兀或高朝之處,以寫實的手法描述真實英國
低階層的生活狀態,是一種對於政府的福利制度不完善;僵化服務體系所做的批判。《我
是布萊克》是一部對當今社會底層人民發聲,同時也讓人看見被社會漠視的那群人們無奈
之處,拍攝此部片的導演更語重心長的說:「政府為減少津貼發放,竟然還對失業者制定
懲罰指標。儼然成為加速失業者的自殺問題。」社會得帶來希望,讓世界有其他可能性與
必要性。
而幾乎全世界都得面臨這金融危機的海嘯,台灣的失業問題也相當嚴重,而內政部雖然制
定了請領失業給付外,也有像是「馬上關懷」這類的急難救助金。但實際上也如同《我是
布萊克》電影上的敘事一般,除了一堆手續和繁複令人不解的文件外,許多申請補助的人
也每每被打回票,被許多人譏諷為作秀制度。雖然救濟補助是政府的美意,但如不妥善處
理好意就會變成傷害人格尊嚴的惡意。制度是死的,人是活的,人與人之間的幫助也許才
是電影中最美的片刻吧。
作者: karta1475487 (樂觀派)   2016-12-26 13:31:00
推這部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