劇情簡介:
出生中國河北的老李因為戰爭來到台灣,一待六十年,再也沒回去故鄉。但是在夢裡,他
早已踏上故鄉千百回,每回都是血流成河的景象。對老李來說,從軍不是為了政治,是為
了吃飯;在誰家吃飯,就說誰家好。韓戰爆發,老李在南北韓交界被俘虜,來到台灣。老
李結婚,有了家庭,但一顆心總是懸著,怕別人知道他當過共產黨。每每照鏡子,都無法
忍受已是白髮蒼蒼的自己,於是他戴上假髮,穿上女裝,想彌補錯過的所有年華
這次很高興能夠在高雄電影館《真實與認同》影展中觀賞到這部片。導演李念修花了15年
的時間拍攝她的爸爸老李,一個被政府稱為榮譽人民卻被人遺忘的老兵,戰後離開了老家
就再也沒有機會回去了,導演在映後座談也說到他爸在過世之前真的沒有再回家鄉河北一
趟了。
老李自己要女兒記錄下他的故事,西元2000年的第一次拍攝成了電影中的第一個鏡頭,從
眷村開始,是導演人生的開始,也是老李生活的大半輩子。
因為從小父母分居,導演和父親並不是這麼的親,本來只是答應過老爸要幫他記下,甚至
不認為那些從他口中的離奇故事是真的,直到了導演親自走訪父親的故鄉後整個改觀。
「連自己都不喜歡自己了,別人哪會喜歡你」
老李穿上女裝,戴上假髮,或許有別的原因吧,但不重要,導演要觀眾將鏡頭裡的所有觀
點化成自然,莫將自己帶有設定的想法與疑問進到片中。你就是你,他就是他,老李就是
老李。
電影裡有許多不同的觀點,值得我們去思考,誰才是對的,不過誰又是錯的呢?一體兩面
,這就是李念修導演要告訴我們的,雖然她不是完全認同父親的行為,但試圖去了解後才
會有不同的感受。
雖是紀錄著離開故鄉後的老兵的故事,但我覺這比較像是導演透過鏡頭、訪談,連結自己
、父親和河北的故事。
最後她才真正了解她的父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