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常常覺得,當一部電影演的是如何成功時,必須仔細看的就是故事怎麼描寫失敗;而當
電影是演著失敗時,你就要看它怎麼朝著成功。
La la land(樂來越愛你)是一個不斷試鏡但失敗的女主角、想開一間都是演奏爵士的店
但現實中快活不下去的男主角,兩人如何「選擇」、如何「迷惘」、如何各自成功的故事
。老實說電影裡借用「音樂」的題材早有佳作,不論是Begin again(曼哈頓戀習曲)、
Once(曾經,愛是唯一),都是男女主角各自抱有缺陷、在故事中互相吸引、展現各自的
才華、現實與夢想之間的衝突、與過去的和解……
而我覺得,La la land不但沒有突破這些已經音樂啦、夢想啦之間的「公式」,反而使得
這些元素更加免洗,例如男主角念茲在茲的「爵士樂」,從頭到尾並沒有為他多說什麼故
事──相較於Begin again所糾結的、男女主角曾經想表現的音樂/討好大眾的音樂,是
藉由lost stars這一首同樣的歌、不同的版本來演繹──就僅僅是「追逐夢想,但不得不
向現實低頭」的代名詞罷了。
所以雖然說是音樂劇,但這齣戲裡面的音樂大多屬於都屬於「陪襯」,好聽是好聽(但其
實我個人覺得沒什麼記憶點,旋律過一下就忘了),但卻少了推進劇情的效果,常常就是
音樂下之後、就開始超越現實、跑到其他地方、或是展現其他場景,唯有男女主角第一次
從電影院出來那首歌,是「音樂」發揮效果的一次。但也僅僅是效果,而並非深入他想要
表達的「爵士」。
(而例如Begin again裡面,浩克第一次看到女主角拿著吉他清唱,電影裡藉由他心中想
像的鋼琴、鼓、提琴等等的編制,展現了一首完美的過場:對於喜歡編曲、喜歡樂曲結構
的人來說,這是一次驚豔;大眾喜愛的流行風格、音樂人所應該堅持的風格,在Begin
again是不斷被質問的)
然後,雖然這樣的電影通常都會有著「主角威能」,有的是「貴人相助」、有的是「主角
本身逼人的才華」等等的,但我認為La la land這齣戲並沒有足夠的鋪陳表現出來,反而
給了觀眾很多問號(當然,可以說是詮釋的空間。)
為何男主角一跟流行的爵士妥協,就能巡迴、大放異彩,他中間究竟有沒有迷失?如果有
的話他為何五年後仍然開了店?如果沒有的話他為何當下對女主角如此苛刻)?為何他會
跟女主角說:你只是想看我潦倒?(但那時女主角其實比他更慘,然後那次衝突之後,兩
人的關係是如何?)
為何女主角經過很多次的失敗、在她導的舞台戲沒什麼人看時聽到台下的負評就崩潰了(
男主角沒有來是最後一根稻草嗎?但他們先前發生的爭執難道不會影響男主角對她的重要
性嗎?),然後又被好萊塢有力人士發掘,五年後成為夢想中的女星結婚生子,還惦記著
男主角嗎?(我會永遠愛你,但為何回到這座城市卻沒有聯絡,要靠巧合?)或者為何她
五年內便結婚生子,在那五年之間兩人是完全沒有在一起的可能、或是前面說的對演戲「
全力以赴」就必須割捨一些感情?
對我來說,這齣戲就是一部從「他們各自有自己追求的夢想,但有些誤會」→「現在他們
彼此吸引,在一起相互扶持了喔(雖然還是一直失敗)」→「時間差不多了,他們該彼此
衝突,然後有著成功的轉機了」→「成功但有著淡淡哀桑的結局」
對我來說,如何評斷一部電影好看不好看、情感轉折的細膩與否、甚至是說的故事好不好
,重要的是那些「箭頭」,而不是結局。
不過這整部戲的畫面設計都是不錯的,行雲流水的攝影畫面(一開始的Party)
色調變化、快速精準的剪接、尤其是結尾倒轉過去並改寫(雖然我看到的時候覺得有點像
《愛的萬物論》)兩人之間故事的部分,是蠻不錯的。雖然就整個故事說下來,似乎真的
很難順其自然地接受那些想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