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能欣賞本片,很吃個人的生命經驗。
如果自身與父母的關係,與片中角色關係的親疏渾沌吻合,
整個電影的勁道就會出來。
反之,就會非常難理解這個電影在拍甚麼,
因為本戲的劇情軸線沒有明顯的坡峰坡谷,也沒有那種高張力的淚崩場面,
連收尾都只是稀鬆的台詞。
___________________以下有小小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顛父完全聚焦在父女間的情感,而那份情感非常隱晦,
兒時的經驗與親膩,導演沒有刻意拍出來,而是內化在角色的背景裡,
讓父女自然而然地去互動、衝突、整理,而導演不拍的原因,
我想就如父親在片尾所言:「終於了解有時候,我們只擁有當下,過去了就沒了。」
從父親的幽默個性,其實大概可以想見這對父女兒時的互動是甚麼模樣,
片中女兒帶著慍怒,卻又留給彼此一點打鬧折騰的空間,
這種彆扭的互動,貌似童年經驗在成人世界的延續,彼此在試著探詢著甚麼。
在這樣矛盾的互動中,
父親想努力的在這樣的互動中找回親膩,
女兒勉力的在這樣的互動中盡為人子女的責任。
女兒剛流淚望著父親的背影,下一秒卻在夜店像友人抱怨父親唐突來訪的打擾,
兩份情緒,強烈反差,卻也都真實存在。
在鋼琴歌唱互動中,父親嘗試灌輸女兒一些道理,看似不領情的失敗橋段,
卻讓女兒在隔日的早晨派對中發酵,找回自己的尊嚴、看清自己的遷就。
而也是同一個早晨,保加利亞毛怪來得正是時候,
女兒終於真心倚向前,那份鴻溝暫時消失,給予父親短暫但真誠的擁抱。
父親始終沒有找回那份親膩,女兒也沒有盡到陪伴的責任,
但兩人終於找到,那個當下。也許對一個父親來說,這就夠了。
女兒離開前公司的決定,父親的影響非常大,
但是下一份工作,也是外派遠東區域兩年,而非回鄉陪伴父親。
女兒拿起帽子,帶起父親假牙,就是那份親膩存在的證明,
而女兒等候父親,脫下假牙放空的那幕,正說明了那份成長伴隨的必然疏離。
【回響】
父母在我們身上斧鑿的痕跡總是那麼深,
生命中所有經驗與決定,可能跟都他們有著直接或間接的關係,
然而長大了,身為獨立的個體,面對父母,我們卻不知如何自處,
父母對子女的那份親膩渴望,漸漸成為壓力,需要應付的東西。
而子女往往也對自己的疏離作為,感到內疚不已。
這個電影就是幫助我們梳理,自己與父母間的那份親膩與疏離,
當我們承認這兩種矛盾情感同時存在時,也許就能更自在的處理這份重要關係。
最後推薦本片主題曲 【葉德嫻 赤子】 (粵語)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BDSJ39SQUU
歌詞節錄:
笑笑喊喊裡 情緒仿彷彿佛間
誰願永永遠遠變得短暫
冷冷暖暖裡 情意親親疏疏間
人大了要長聚更難
說說笑笑裡 曾覺得歡歡喜喜
誰料老了變了另有天地
世界太闊了 由你出生當天起
童稚已每年漸遠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