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禮拜完後,下午兩點去板橋的府中15電影館看了一部紀錄片【我們這樣拍電影】,門票20元,觀眾大概只有10個人左右,但這部紀錄片真的拍的很棒很感人,記錄了從國片海角七號上映前後的發展起落。
.
裡面講到電影人小野(李遠)的兒子李中導演,被爸爸送去美國念電影,希望他回國後能成為李安的接班人,李中去美國後以為可以逃離他爸爸封閉陳舊的新電影國片信仰,可以好好學習好萊塢的拍片文化,結果在課堂上美國大學電影課上的主修,竟然全是他爸爸參與過的國片,為教學還配上英文字幕,因為美國人認為這段新電影的時代對他們很重要,因為這是整個國片轉型的重要關鍵時刻,要靠電影賺華人的錢就必須要了解華人從古至今盛衰興敗的電影文化。
.
裡面還講到,電影的沒落起源於一種跟風,一部殭屍片出來紅了,就會有20部殭屍片跟著拍,想想有道理,所以一部沉悶的新電影悲情城市或是香港警匪片的無間道得大獎做又賣座紅了,也是一堆人跟著流行跟風潮拍到現在。
.
台灣校園片近幾年也是從九把刀的那些年後開始跟風,連陸片也一起跟風,結果觀眾慢慢看膩了,又沒有新口味端上戲院,自然會再回去看競爭更激烈的美國片。當美國片看膩了,又會回來看國片,例如海角、那些年或我的少女時代一樣(校園片也算是跟風之作,只是太久沒人拍了,所以比較貼近大眾的口味,但前提必須是要完美的結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