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這部巴士片,我的第一個反應是:這個地方真是太美!尺度小、社區密集、公共運輸發達、有環繞的小山丘起伏、有如畫的天際線景觀、森林背景前有教堂尖塔混以紅磚工業遺產、甚至走到市郊還有河谷鋼橋與大瀑布,這是哪裡呢?
對美國地理與英語詩所知有限的我,是慢慢看下去才知這地方是真的,就叫作 Paterson, New Jersey ,就是片中一再提到的詩人「威廉卡洛斯威廉斯」當醫生工作居住的地方,他也以地名為名出了長篇敘事詩集《派特森》。那一部實地取景、真人取梗、連主角名字都取「派特森」的電影,會怎麼致敬或怎麼描繪詩人與地方呢?
http://imgur.com/sUo0eae
威廉卡洛斯威廉斯
看完電影《派特森》後,回家查了查敘事詩集《派特森》,我對詩的鑑賞仍是半調子,但總是對脈絡抓到了一兩分。如主角對日本詩人介紹的,威廉斯是醫生,從 1912 年起一生在「這裡」當家庭醫生並寫詩。更準確說是在同一條 Passaic 河下流不遠處的 Rutherford,總之和派特森很近,主角開巴士半小時就到。
威廉斯是意象主義運動的詩人,日後演變為現代主義詩派,和20世紀前半的學院派大相徑庭,強調用詩直接捕捉日常生活人事物,就像繪畫一樣,而不用以文字說明什麼抽象概念。正逢 20 世紀初美國工業發展成熟、移工生活與勞工處境漸受重視,威廉斯的詩材取之於每日行醫接觸的勞工家庭百態,以詩為他們發聲。
威廉斯白天工作、晚上寫詩,本片男主角派特森學了;威廉斯從日常所遇人事與所見景象寫詩,派特森一樣學了;威廉斯是個行醫詩人,派特森就是個行車詩人,公車上的人生百態都是他的素材。壓抑的派特森在本片從不主動提起詩與威廉斯,但只要有人一提他就很忍不住要深談下去,根本就把威廉斯當詩人志業的標竿呀!
http://imgur.com/VO92OPH
派特森,昨日的不凡
派特森不只威廉斯,還有好多當代市民引以為傲的名人,本片的巴士路線上可以看到好多雕像公園或紀念碑,晚上主角去酒吧則和老闆如數家珍地討論名人牆上的豐功偉業。看看今日、想想昨日,派特森一直都是充滿動力的城市呀!
派特森的起源就是動力,就是電影中的大瀑布 The Great Fall of Passaic River,派特森於 1791 年的創始就是開發這瀑布發電以成為獨立的工業聚落。 19 世紀後半起,派特森更是繁榮的紡織工業「絲城」,除此外還有火車頭與軍火工業,見證美國工業革命崛起壯大,也留下本片公車路線上與天際線上隨處可見的工業遺產。
於是派特森成了移工之城,有西班牙人與阿拉伯人,演變到今日已是穆斯林人口比例最高城市,不過 19/20世紀之交最大宗移民還是「義大利流離」中來美的拿坡里織工。歐洲工運意識也隨著義大利人傳進派特森、蔓延到全美,在多次有勝有敗的勞資衝突中爭取了現代工安、工時、童工等立法,最著名的是「 1913 派特森紡織大罷工」。
義大利移民帶來的除了工運還有政治運動,美國著名的無政府主義領袖 Luigi Galleani 就定居派特森、把派特森打造成革命重鎮、在此編輯革命刊物 La Questione Sociale 、並領導了 1919 美國無政府主義者炸彈襲擊案;同樣定居派特森的弟子 Gaetano Bresci ,則是本片學生妹提到的「刺殺義大利國王 Umberto I」事件主角。今日平靜的小城派特森,過去真是風起雲湧的城市呀!
http://imgur.com/MjWURuC
派特森,詩人之城
但學生妹話鋒一轉談到了死刑,談到這個當代美國人就無為也無言了。且不論應不應廢死、且不論無政府主義是對是錯,至少這些運動先驅們是有理想志業不顧一切推動的。那今日的派特森呢?學生妹唏噓又自戀地「無政府主義者只剩你和我」,有三分孤芳自賞的傲氣,恐怕也有七分補捉到現實。
本片一個令人無法忽視的梗,是雙胞胎,公車上天天都有不同的雙胞胎,彷彿人人都有第二個我,這梗在指什麼也只能隨人解讀。而基於對派特森過去與現在的關注,我的解讀是:人人心中都有一個歷史的雙胞胎,覺得我就是他的轉世投胎、當代傳人。學生妹也許覺得她是義大利無政府主義者傳人、派特森覺得自己是威廉斯傳人、十歲小女孩覺得自己是艾蜜莉狄更生傳人...
不只巴士司機是詩人,十歲女孩也是詩人,其他類似的詩人魂也散在各個角落。永瀨正敏飾演的日本詩人,儼然帶著朝聖「詩人之城」的情懷來訪,開口就很好意思地「不好意思,您也是詩人嗎?」派特森膽怯地否認了但可沒騙倒他,這才「啊哈」一聲留下禮物給司機詩人開啟新頁。
以前,胼手胝足打拼奮鬥的派特森是勞工之城;現在,生活豐足穩定的派特森成了詩人之城。以前,威廉斯以詩書寫《派特森》的勞工眾生;現在,賈木許以影書寫《派特森》的詩人眾生。當代詩人之城的詩人們,不是什麼神聖的大師,而是如 20 世紀初勞工般心懷夢想載浮載沉的大眾。本片司機主角派特森,只是瀑布城市派特森眾生的代言人罷了。
http://imgur.com/iVlEOZv
派特森,今日的日常
終於要來談電影內容了。本片一週七天、日復一日,清晨起床嬌妻蜜語、早上開工環遊城市、後照鏡裡回視眾生、下班靈感匆匆筆記、回家傾聽嬌妻事蹟、帶狗上吧細數名人、笑看羅茱分分合合、夜深地窖振筆疾書、醒來仍舊怯於示人...
本片雖說得很好聽,是以詩捕捉日常角落與時時刻刻的靈光,但這當代派特森的日常角落與時時刻刻靈光在哪了?說穿了只是小確幸與小鄉愁,當然在生活富足穩定的社會裡這些「小」並沒有什麼不好,但本片針對司機主角的神仙美眷生活拍起來,顯然他自己也是很疑慮的。
看嬌妻連自己寫什麼詩都不知道,就只覺得老公出版一定大放異彩,自己則幻想成為烘焙達人、成為創作歌手,但一把吉他好幾百塊不手軟、也好幾百塊的鬥牛犬買來玩玩都丟給老公照顧,然後自顧自地把一套黑白品味蔓延滿屋... 這生活與其說浪漫,不如說不食人間煙火,甚至未必能收支平衡。老公往往聽得臉都綠了但愛妻最大,想說什麼還是都硬生生吞回去。
本片也不只派特森,別人都有類似的庸碌處境。酒吧老闆談起名人堂上的運動與藝文英雄如數家珍,但自己生活還不是沈迷賭博還拿老婆的錢去?茱麗葉口口聲聲要分手卻一直復合、羅蜜歐口口聲聲愛情最高卻一直糾纏威脅,相較之下家裡一堆狗屁倒灶的交接司機還算是有自覺地悶聲承擔下來了。
http://imgur.com/fhE0Bnn
派特森,詩人的平庸
這種不滿意卻又不想改變的生活,就是本片描繪的「日復一日」。百年前的派特森勞工祖先們也是日復一日,卻從非人處境努力翻身;百年後派特森的派特森一家,舒服規律的日復一日正面說來是小確幸,反面說來卻是走入一攤死水,不願說破不敢改變只放它這樣過下去。反應到派特森寫的詩上,看起來很有威廉斯「只要事物、不要概念」的詩路,卻只是寫些「我走到哪、在哪坐下」等等流水帳;偶有靈光一現的「小時有三種向度」,這靈光也不知收向何方。
沒辦法,生活沒什麼可圈可點、巴士上的人沒什麼可圈可點,仿威廉斯風格直接寫人寫事當然也寫不出什麼,因為生活已瀕臨枯竭、文思當然也只能枯竭,甚至因為仍能成詩而可以躲在平庸裡不出來!同樣直接寫人事物,尚未進入成人庸碌循環的十歲女孩寫 "Water Falls" 就靈動有趣,畢竟那就是純真孩子認識世界之巧的心花怒放呀!倒是令派特森回想起了派特森的泉源:那個生生不息推動小城巨輪的瀑布。
耽溺在日復一日中久了,一次驚愕的破格就把人的空虛打回原形,看派特森巴士拋錨了多徬徨失措?一次驚喜的破格一樣把人打回原形,杯子蛋糕賣了兩百多塊就得意忘形起來,慶祝的心失了節制與理智,平常保護得好好的私密筆記本放錯地方被咬個稀爛,平常我們文思一來忘了備份只剩一場空,也差不多。
文思與才氣不是問題,生活與心志之本是否健康才是問題,派特森平日當個詩人欣賞生活,恐怕已慢慢走進以詩避世的死胡同裡。鬥牛犬是來幫派特森一把的,寫些不痛不癢的流水生活詩碎了就碎了,還不如讓你打掉重練重審自己與生活。回到派特森城市源流大瀑布,收下空白筆記本,回家又是日復一日的上床起床,但日日避世的私人筆記本已不再。
早起再看嬌妻一眼,星期一的派特森會做出改變、過起不同的生活嗎?抑或未必要對生活做出改變,那派特森可以調整自己的心態、以詩人眼光放下自己好好擁抱這生活現狀之美嗎?
http://imgur.com/EXf5w2N
本片一方面架構了不上不下的日常、另一方面丟出了很多派特森名人與景觀典故,顯然潛隱著一個蠢蠢欲動的超越理想;然而本片同樣體貼,並沒有直指這個日常生活是對是錯,這種不上不下的生活還是能隨遇而安地過下去,也不失為一種平安知足。最後一鏡並沒有下明確結論,只是讓我們知道新的一週心理基礎已然不同,接下來就只是不同觀眾不同選擇的問題了。
《派特森》這片很平靜、很日常,閒散地沒什麼戲劇化橋段,城市景觀倒是優美、家庭生活則是甜蜜又帶點小趣味,聽 Adam (the) Driver開車念詩雖不知所云但也頗有韻律,只是令人不知故事曲線導向什麼課題。如能把這片從主角派特森擴大到城市派特森,試著補捉屬於這城市的詩人名人梗與歷史地理意象,就能發現本片古今對照描寫現代生活的用意,很有意思。無論如何,下次如有機會去紐約,一定要順道去瞧瞧。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ClRNg42G1n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