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附上圖文全開部落格連結:
http://goo.gl/XmVJvU
換了新的部落格樣式,不知道閱讀上舒不舒服,如果覺得樣式不好,請跟我說~
昨天看了傳記/劇情片《好萊塢的黑名單》(Trumbo)。我原本並不喜歡看這類型的
片,原因有三個:一、因為那注定是我們已經知道結局的劇情片;二、既然結局不需要猜測
那過程就很重要。而傳記,無論是在講誰,往往是時代的傳記,在時代的背景下面,有很
多新的資訊需要補充(以這部片為例:到底那時候白宮與國會的氛圍是如何,美國共產黨
的發展與政治議程是什麼,配角們的生涯歷程是如何),當然,這類的資訊是無窮盡的,
不過以我自己的感受來說,Trumbo做得實在太不夠了,這點我之後會再述,也許它該是部
影集?三、這類片有時候會特別容易受到關注,有人會免費幫你打廣告,原因是因為人們
認為透過藝術的鏡頭、歷史的重現,它會帶給社會一些啟示。不過這類片往往也為了要表
達這些議題,而喪失了藝術性或商業性。
無法不談的《絕命毒師》
既然有以上原因,幹嘛還看?原因就是Walter White啦!一看到飾演Trumbo的主
角Bryan Lee Cranston,無數絕命毒師的精采鏡頭又重現了,我在想,也許我從這部片也
能找到看絕命毒師的那種感受。
結果……不如讓我們先從另一篇文章談起吧:
“Trumbo", not a faithful biopic but a screenwriter’s wild fantasy
這部刊在經濟學人網站上的影評,是我看到一個比較有力度的影評。所謂有力度的意
思就是,它不會淺談兩句電影,就講到Dalton Trumbo本人的經歷上去。既然是因為改編成電
影才寫的評論,就應該更注重在電影身上。它講了一些我認同的點,例如電影讓Dalton
Trumbo的經歷感覺沒有那麼慘,而事實上身處於那個時代,他應該要感受到更多焦慮與恐
懼,而其中我覺得最有趣的點在於,它指出:從這部電影看到的Dalton Trumbo,和其作
者所期待的樣子好像不太一樣。(But “Trumbo” is too slow and portentous to
deliver as the snappy, satirical con-trick caper it sometimes promises to
become, and yet it is too shiny and artificial to convince as a heavyweight
historical drama.)
看到這邊,我突然才發覺,對啊,他應該是個怎麼樣的人?時代將他壓縮到國會的面
前,壓縮到赤身裸體,並且需要把蛋蛋往後挪。那原本呢?他原本想要怎麼樣愛人、影響
人,或者恨一個人?就像我也想知道Arlen Hird(就是Louis C.K.)、Hedda Hopper(由
Helen Mirren飾演),以及Edward Robinson(那位家裡有豪宅跟名畫的民主黨演員,由
Michael Stuhlbarg飾演)原本過日子的方式。我們不知道為什麼Hopper要這樣,也許是
為了搞米高梅的老闆,可能是為了爬到權力的頂峰,也可能她只是享受掌聲。我甚至沒有
辦法很清晰地分Hird跟Trumbo,很顯然地,我指的不是外表。我的意思是,他們雖都是劇
作家,他們面對事情的態度卻很不一樣,然而看完全片,我卻還有無數問題。
例如,我不知道他們對於加入共產黨這件事情,到底有什麼看法?他們認同的是什麼
東西?Trumbo跟女兒講說:「美國是個好國家,但好還可以再更好,妳不覺得嗎?」好,
我知道他在跟女兒講話,所以他講話很淺白,可是這件事情不應該就這樣結束,這樣子不
是讓Trumbo跟女兒溝通,而是把每個看電影的人都當作小孩耍。如果我們不深入了解
Trumbo想要的社會是怎樣,我們便無法知道他的理想,那這整件事情看起來就像是「
Trumbo是個笨蛋,不了解共產黨在幹嘛卻被誤會。」Trumbo不該是個笨蛋,不是嗎?即便
他是,他也應該被講清楚哪裏笨,而不是這樣模糊帶過。而且坦白講,除了偶爾對工人做
短講,我根本看不出來他哪裡像是共產黨員。
上面講得有點難聽,但其實我看到Trumbo坐在台下看電影,編劇終於跑出他名字,名
字與些沒有溢出的淚水並映在他鏡片上時,也是頗為感動。經濟學人說這部片的
Trumbo可不太像位殉道者,但他畢竟還是失去了很多,他失去了很多跟家人共處的時間,
還有不少他應得的錢,也失去了大部分朋友。但一切都還是應該要有個重點,對於這部片
的編劇來說,我覺得他想塑造的是一個特別的困境。
我打算把這個狀況稱為「絕命毒師困境」。(以下有絕命毒師雷,不過真的現在還有
人沒看嗎?在忙什麼?)
《絕命毒師》裡面,White以為自己是在為了家庭販毒賺錢,其實他是為了自己。而
在《Trumbo》裡面,Trumbo以為自己是在為了家庭泡澡賺錢,或者對抗壓迫,但其實他是
為了自己。我認為這就是這部片試圖塑造的一個困境。Trumbo是一個得天獨厚的天才,不
像Edward Robinson,他有其他人可以假扮,不像Arlen Hird,他的作品充滿靈氣,John
Wayne跟Hedda Hopper都是一號人物,退休軍人與極端保守的共和黨人們勢力龐大,但他
撐過去了,他以一部又一部的傑作戰勝了他們,更戰勝了自己的困境。這本該是場史詩般
的戰役,就像Trumbo自己筆下的《萬夫莫敵》一樣,感受到這個氛圍的我,不禁有一點感
動。不過也真的只有一點。
之所以沒有那麼強烈的感受,就像經濟學人講的,他沒有充分反映出那個時代的處境
,更白話講,就是他過得不夠慘,他所遭遇的時代輪廓實在無法帶給人驚喜(誰沒想到
Trumbo會被潑可樂呢?),他的低潮真的也沒有很艱困。所以最終他所能被成功塑造的困
境,還是自己的心魔,但是又不像《絕命毒師》一樣扣人心弦,Trumbo處理了自己的家人
與心魔,成功拿回了奧斯卡獎。
當然不一定每部作品都要是《絕命毒師》般的悲劇。可是在這部作品裡面的悲哀,未
免也太少了一點,假如大家都沒有痛苦,那還有什麼動力去愛、去恨,或者去夢想呢?於
是我想談談這部片裡面模糊的人們。
壞人們幹嘛恐共?對,我知道,那時候恐共,因為共產黨是敵人嘛。可是在那些壓迫
者當中,也有許多複雜的動機,他們一起披上了愛國者的外衣,但卻基於躲避各自的寒冬
。Hopper如前面所說,可能是為了權力,John Wayne可能是為了洗刷自己從未在站在戰場
上的恥辱(這段他被洗臉的片段,可能是Trumbo為數不多的機智時刻--太少這種時刻,
也可算是本片的一個遺憾)。這些都是看完這部片可能的推測,但是這些都不深刻,因為
像這些定位角色的關鍵資訊,卻是以短短幾秒的台詞交待完畢,這只會讓人覺得,編劇真
的等不及要讓大家看到Trumbo的受難與反撲了(但戲劇效果卻還好)。
另一方面,我們不知道Arlen Hird這個劇作家對於社會有什麼期待,我們也不知道
Edward Robinson幹嘛跟共產黨員攪和在一起,他們之前因為什麼機緣彼此認同?別忘了
,他們隨時都可以認錯、贖罪,但是他們沒有,但是為什麼?
模糊的善良,刻板的邪惡,令人無法驚訝的衝突,總總這些都使得Trumbo在片中四平
八穩的困境更加讓人無法忍受。
我們想看到人們保有(在不反對民主體制的前提下)參與政治的自由,我們想看到編
劇都可以不被貼標籤,自由地創作,我們想看到有才華的人公開得到榮耀,所以《Trumbo
》當然可以教會我們很多事情。不過很遺憾地,他並不是一個特別讓人感動,或者覺得沉
溺於其中情緒的電影,他對於歷史時代,對於人物,甚至對於主角本人的描寫都不夠深刻
,而這部片可是足足超過兩小時。所以《Trumbo》前半段換場景的突兀,也就不特別讓人
意外了。套句與裡面台詞類似的話:「《Trumbo》是部角色扁平,劇情平庸,節奏拖沓的
片子。但在這裡面,可有個好故事。」
不管怎麼說,去了解那個時代的許多故事,還是一件很迷人的事情。如果有空的話可
以看看這部影片。透過觀看這裡面John Wayne的神色,我覺得接收到的東西,似乎還比《
Trumbo》裡的他多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