痞客邦完整版:http://billcoolman.pixnet.net/blog/post/221772479
幕迷圖文版:http://www.movier.tw/post.php?SID=124975
或許有人想,奧斯卡遺珠這麼多,但《愛國者行動》到底怎麼回事?是
太晚上映,還是根本沒報名?
可能我們忘記了,但請記得,奧斯卡本來就是美國人的頒獎典禮,所以
它以美國作品為主要頒獎對象那可謂是天經地義的事情,你總不會看韓國青
龍獎然後抱怨幹咧拉拉鍊怎沒入圍?
然而即便如《愛國者行動》兼具娛樂、歷史、美利堅國族情誼的電影,
竟絲毫無法觸摸奧斯卡的一塊小屑屑,看著同一年三個角色(非法999、絕
命救援、海邊的曼徹斯特)都演得一模一樣的凱西艾佛列克殺進奧斯卡,與
一百零一式卻七進二中的丹佐華盛頓再次坐上入圍席,我想馬克華伯格的心
情大概是Fxxk it隨便我已經習慣了之類的吧。可能,一個人的出身還比膚
色來得更有影響力也說不定。
《愛國者行動》可謂示範了如何把一個真實歷史拍的繪聲繪影又意猶未
盡,更別說「波士頓馬拉松爆炸案」還只是不到五年前的大事件而已,大部
分觀眾都深刻了解事件經過,卻依然對電影深深著迷。而彼得伯格也彷彿中
了詛咒,只要他的電影依舊如此具娛樂性如此討好觀眾,那奧斯卡就越是不
想搭理這位高手,就算今年產了兩部如《怒火地平線》與《愛國者行動》,
對於這位導演的存在沒看見就是沒看見,更別提《紅翼行動》的可憐過去,
只能在戰爭片安慰獎的混音和音效剪輯露露臉而已。
到底,評審員們瞭不瞭解電影好不好看永遠是最前提,而爆破和CGI真
的沒這麼膚淺?想炸想畫圖?你還得先拿張證明呢。
從各個牽扯波士頓馬拉松爆炸案的幾個角色日常開始切入,從事件發生
寸前一直到事件發生之後的後續效應,《愛國者行動》將這個故事說得盡善
盡美,而彼得伯格抓住了一部電影該有的討喜樣貌,將買票觀眾們愛看的重
點加強,從生活中小確幸至爆破一瞬間,接著犯人搜索與警方的辛勞,到最
後的槍戰過程與亞裔關係人的關鍵證詞(吉米歐陽演的真不錯啊),都強化
了全片在風格上的轉變與高低潮起伏。
《愛國者行動》很顯然是一部很美國的電影,毫無《沈默》中挑戰基督
徒信仰的哲辯,更無對犯案人更加深入的了解與描繪,在這個被邪惡勢力侵
犯過後的堅強之城裡,人們只會為犯人伏法感到歡欣鼓舞,而非因美國境內
己方人民的激烈手段而反思。在這川普登頂又網路資訊爆炸的年代,或許這
也是《愛國者行動》難登金像獎大堂的最基本原因。
反問一句:「想表達什麼?」《愛國者行動》反而會讓觀眾詞窮,所以
這部電影表達了什麼?只是一場事件的重現,抑或是紀錄片的娛樂加強版?
“好看的電影”如《愛國者行動》就是絕佳的代表,但如果想登上絕妙的榮
耀之巔成為一部“好電影”,可能還必須做到能讓觀眾源源不絕自產「他想
表達什麼」的引線效果,就如所有入圍奧斯卡最佳片影片的所有作品一樣,
而本片中的爆炸案犯人兄弟檔,其思想與表達的途徑就是被劇本浪費的絕妙
材料。這是彼得伯格的職涯考題,也是花了大量時間與他合作的馬克華伯格
需要一同解出的重要課題,如果用《獵人》來比喻的話,大概就是還缺了“
念”的注入吧。
8/10
有關電影兩三事
〉本片在美國電影學會電影節首映時,獲得全場觀眾起立鼓掌。
〉事件中的達特茅斯學院禁止電影於校園內拍攝,故只能看見校外景色與人
工搭造的教室場景。
〉波士頓環球報的採訪時,馬克華伯格表示原本拒絕電影演出的邀請,但直
到劇本送到他手中他才了解,除了他這個土生土長的波士頓人以外沒有更多
演員能將這角色演好,且他認為有關案件的電影應該要再更快被拍出來,於
是接下了這個角色。
〉原本的爆炸案被撰寫成兩個版本的劇本,一個是偏重故事史實的《愛國者
行動》,而另一部是以動作和驚悚為風格,以警方為主要視角的《Boston
Strong》,最後製片方決定將兩部優點合而為一,而誕生出了這版本《愛國
者行動》。但同時間也有消息指出,以動作驚悚為主風格的劇本也進入前置
規劃階段。
〉在波士頓爆炸案發生的那年,也就是紅襪隊老爹歐提茲發表演說之後,紅
襪隊於10月30日於主場擊敗聖路易紅雀,拿下MLB世界大賽冠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