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應推文裡erikshen的幾個問題。
1.奧斯卡到底講究政治正確與否。
這個問題基本上是個迷人的假議題。
六千人選出的結果,一定會受到風向影響,
例如今年的外語片跟最佳短片都是川普推了一把,不過它們本身都夠優秀,本就是大熱。
但「哪些」是政治正確的範疇呢?黑人種族議題是嗎?同志是嗎?性少數如跨性是嗎?
如果黑人是,為何黑人演員得到(提名)奧斯卡的如此少?
如果同志是,為何 Carol 跟斷背山當年被忽視?
如果跨性是,為何《窈窕老爸》裡根本神演出的 Felicity Huffman,
徹底輸給另一位美國甜心?
《月光》何以成為至今第一部得到 BP 的LGBT相關電影?(儘管它非常不同志)
這其中牽涉到的變因太多,以上電影的遭遇都有其他原因的解釋,
或可用其他因素或得獎例子來反駁。
所以,政治正確是個滿足沒在關心獎季跟奧斯卡歷史的人,一個湊熱鬧的好話題。
關注獎季就知道,其趣味就是看風向如何吹,
以及哪些真正優秀的演員跟電影能在風向中挺立。
不過奧斯卡既然是由多數美國會員選出的獎,
多少還是有美國主旋律(這跟政治正確是否相同?),
這點是可以觀察到的。
2.梅莉史翠普演的電影能夠名留影史的很少?
這個問題真要談,不只是梅莉史翠普,也是當今女演員的困境。
你可以去細數奧斯卡上女主角跟最佳影片勾連的有多少,
許多影后都是光棍得獎,相反的,男主角沒有入圍BP 根本不可能得獎。
這是因為女性為主的電影少之又少,如果不是作為與男主角相戀的存在,
很難在最佳影片上露臉。
因此,就奧斯卡而言,對女主角能否入圍的影片標準降低很多。
梅莉史翠普最公認或者說最具影史份量的《越戰獵鹿人》,在其中也只是女配。
總之,奧斯卡有結構性的問題,也不時給人眼睛為之一亮的選擇,
好事者討論的就是奧斯卡如何在最佳跟最可能得獎(以及它為何最可能得獎)之間擺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