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論政治話語的來看這部片純粹就是想知道導演會怎麼來說這個故事,
所以請不要說任何跟政治有關的話題,像是大美國主義什麼之類的,
畢竟電影導演是美國人,他有他的立場跟觀點,我們無緣置喙。
不過我不覺得這部片是在討論這樣的問題,一來要牽扯的層面太廣,
二來這也不是用電影三言兩語就可以討論得出結果的事。
但我很贊同之前有個住過波士頓板友的心得,
這是一部感謝當時幫助爆炸案所有傷患、居民的影片。
劇情一開始用很常見的各色配角來開啟這個故事,每一個出場的人物都有其重要性,
雖然我到中間還是很疑惑為什麼要拍校園警衛跟華裔男子的故事,
畢竟他倆不像其他人是爆炸案的傷患,再者導演一直帶到他倆的畫面,
直到中間後面才知道他們兩人一直出現的重要性。
話說,如果只看電影的話,這片最厲害而且最關鍵的是這個亞裔男子曼尼。
整部電影我最喜歡的片段就是導演拍他跟兇手在車子裡的那一幕,過程驚險又大膽,
尤其曼尼、兇手、門把這三段視角的快速轉換跟配樂讓我看得是膽戰心驚,
整個就是提著一口氣看到曼尼成功脫逃(超怕他逃跑時被擊斃啊),才落下心中大石。
我相信電影裡的曼尼的應對應是採取本人的說法,要是情況真是如此,
那麼他是非常冷靜而且有勇氣的人,要是我必然是呆坐在車裡不敢動,但他選擇拔腿狂奔
試問誰能在如此高壓之下進退得宜並逃過死劫?
再者,當案情整個陷入膠著之際(從電影來看,警方能鎖定兇嫌基本就是在Watertown
的槍戰,兇嫌之一死亡後才掌握到名字跟身家背景。),
曼尼的逃跑無非給出警方『兇手是何許人也』的突破口。
也就是說,如果曼尼當初沒逃出來並指認兇嫌,也許案情不會推進這麼一大步。
(曼尼逃走>兇嫌被逼得不得不棄車逃離>引發之後的槍戰)
我在寫這段的時候有搭配NG拍的紀錄片,因為我還記得電影裡有拍到一個警察
拿機器來掃描指紋的畫面。因為警方在之前也只知道白帽跟黑帽倆特徵,
沒有任何跡象表明他們的身分,直到其中一名嫌犯死後才藉由機器才知道他是誰
另外我覺得導演的幾個鏡頭也都側寫出當時調查人員的壓力跟辛勞,
馬克華柏格飾演的湯米雖是虛構角色,但他是所有當時加入搜索的波士頓警力的縮影,
他沒有外掛加身,靠得是一個拼了命也要揪出兇嫌心情來調查案子。
從影片一開始踢門踢到腳痛就知道他也是有弱點的人,並非刀槍不入,
我很喜歡他在中間心情崩潰的爆哭戲,身為當時在現場目睹所有經過發生的證人之一,
他受到的衝擊必然相當的大。我特別喜歡他哭倒在老婆懷裡的橋段,
證明當時的搜查人員如何頂著巨大壓力同時心裡也得肩負眼前殘破的重擔。
影片簡化了許多當時的調查程序,不過公布照片這點倒是沒忘記的。
編劇、導演沒拍出來的是,波士頓爆炸案裡自以為是『公民記者』的人層出不窮,
媒體也是不加思索的隨便捏造報導使民眾人心惶惶(包括逼迫警方提前公布照片),
更不用說一看黑影就開槍的人們,以為自己是在幫忙搜查兇嫌的舉動,
反而造成許多困擾。
NG的紀錄片也說到在警方鎖定黑帽兇嫌後,
空中直升機的監視畫面居然也被媒體以不知名的方式取得,
讓警方真的是很頭大啊(感覺上這起事件扯後腿的大多是媒體造成的)
影片很棒的用了虛實交錯的畫面來呈現爆炸案當時真正的景況,
一方面搭配著監視錄影器側錄下來的畫面跟演員演出的場景,(再加上演員挑得好)
很寫實的描繪出當時可能發生的對話或人際互動。
我另外還喜歡導演在片尾用生還者(以本片為主)的片段當作結尾
(那時才發現這些都是真人),這些片段讓我感受到這是一部主題為『寬容』、
『勇氣』、以及『永不放棄』的電影。
影片裡的年輕夫妻即便腳被炸到各只剩一隻,也還是努力不懈的復健,
他們更加珍惜生命,甚至鼓起勇氣挑戰馬拉松,那種自信跟無所畏懼是讓人感動的。
本片針對當時警方的搜查算是很有誠意的高度還原了(沒加油添醋),
如果有興趣真正的搜查採訪內幕,國家地理雜誌頻道曾經用這個案子做了特輯,
內容基本上跟電影差不多(除了馬克華柏格),另外也帶入其他生還者生死一瞬間的反應,
差別在於這部紀錄片會更仔細的說明當初的調查細節。
跟電影一樣,NG紀錄片也在結尾放上三名死者的照片作為致敬。
PS:中間審問兇嫌老婆的那個女性到底是什麼來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