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個名字,三個時期,直指同個男孩,藉由他的雙眼凝視自己生長的環境,並描繪在此不
幸裡鬱鬱成長的歷程。幸虧幾位在悽慘中伸出援手的好人們,宛如太陽從烏雲滿布的黑暗
中露臉,照亮人生也指引方向,既承繼著人生導師的精神,也信仰著一生愛戀的鍾情,男
孩的故事因此得以浪漫待續,而非孤獨完結。這是月光下的藍色男孩。
(底下有雷)
編導按照主角Chiron的成長軌跡及時間的順序,將故事分成少年、青年及壯年三個段落陳
述他的前半生。既有條不紊地帶著觀者從主角的生活環境走入他的人生,甚至內心,且從
不同的角度切入,包含第三者的敘事觀點,也有鏡頭出自Chiron的視角或特寫他的臉龐,
將他眼裡所及和觀者所見交織映照出他寂寞的心情,更多是面對生活的徬徨無助。
試想在面對家庭沒有照護他的功能,校內又成為霸凌標的,彷彿世上毫無安身之處的景
況,該怎麼繼續走完人生道路呢!?導演漂亮地運用月亮的光影意象,一如中文片名,
將情緒和影象巧妙結合,加深主角憂鬱的心情。雖然,電影或許(或也理所當然)試圖
透過Chiron的人生來凸顯出邊緣又邊緣(黑人X同性戀X家庭功能不彰)這麼弱勢的族群
議題,但當三個段落分別選用了Chiron不同時期最常被叫的稱呼做為章節標題時,個人
覺得電影要講的是再單純不過的『成長』了。
要這麼純粹實不易,但編導決定以綽號、代號這些等同名字功能的專有名詞來劃分段落
時,便展現出他的企圖與野心。畢竟稱號往往有識別他人的作用,拿來區隔每個時期的
差異,大抵能呈現主角的成長之路。故事只是從最明顯的方向,性向探索與家庭問題,
切入核心議題:長大不簡單,當懂得越多,面臨不知所措的頻率就越高。就算我們沒有
像Chiron這麼悲慘的遭遇,也必定有類似Chiron如此對生命的茫然,且不同的階段所面對
的問題還不一樣哩!
在搭配前述鏡頭的選用及演員的表演,導演確實做到了讓背景不一定與主角相似的觀者感
同身受的程度,頗為了得,並延伸出電影另一個方向,關於愛的命題。生命裡若遇到可信
賴、可依靠的對象,並成為支持自己的力量,什麼驚滔駭浪大概都能克服吧?!一般來說
家庭是基礎,但對於Chiron來說,幸虧還有Juan與他妻子成為他於蒼茫大海裡,慰藉心靈
與精神指引的救命稻草,否則他早就溺死了。一場Juan指導Chiron怎麼游泳的戲碼便為一
『幕』雙關。
而Juan在海灘上對他所說的「到了人生某個時間點,你必須決定自己想當什麼樣的人」可
謂整部電影的中心思想,因為我們總是會經歷,在面對令人困惑的未知時,先模仿,或趨
炎附勢,或聽從別人......等這些大都先壓抑自己的行為,以換取在這個社會生存下去的
機會。編導藉著Chiron與其暗戀對象Kevin的行為互文出如此人生樣貌。一場被毆與毆人
之間的戲碼,Kevin高談自己性經驗的對話,一幕兩人壓抑又低調、曖昧的試探...皆是這
趟旅途的沿途風景。無關對錯,有時候確實可以搭築起自己的生存之道,但有時候我們終
會在此迷失。
而人得花多久時間才能真正做自己或知道自己想要成為甚麼樣的人而不受他人影響呢?可
能需要一次徹底的斷捨離,徹底的鼓起勇氣,才會有所改變;不過針對故事而言,當Juan
離開之後,又有誰給予Chiron支持,而致使他未能做出較好的選擇呢?我想Kevin在後來
與Chiron久別重逢後,知道他近況的反應,也一併替觀者嘆息出了對過去的遺憾,其中部
分應該是自己對他的懺悔,如果真的愛Chiron,當時就該勇敢做自己。無論如何,故事的
最後一個段落,總感覺Chiron篤定了些,對於自己在做的事,自己想成為的人,並深深地
被Juan影響,從穿著到所擁有的東西,似乎已有所成長,姑且不論他的遭遇何如。
但我想最後一個時期,編導大抵是想要為『愛』下結語,特別是回到Kevin家的最後那幾
場戲。Chiron原來是個浪漫的人,他用盡前半生的時間痴戀,卻因為不了解自己及環境影
響還有Kevin的行為,在自己的心頭上留下深刻的傷痕。不過,多少受到自己母子關係的
啟發,當然還有Juan在自己說著自己仇恨母親時的引導,讓他褪去對Kevin的無奈,赤裸
自己強烈的愛意,於百轉千迴之際,仍然無法抹滅他對Kevin的思念,同時讓他了解『愛
』應是坦然地彼此支持,而非單向付出,如此才不會有過去的錯誤。而如今蒼海桑田,兩
人都已深深知曉愛的真諦,不再壓抑,旁觀者如我們就獻上無限祝福吧!期盼他們的幸福
可以攜手直到永遠。
底下有雷:
http://dammimmi.blogspot.tw/2017/02/1707moonlight.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