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下檔前,總算看了「攻敵必救」(Miss Sloane),戲中許多台詞值得深深玩味,尤其
是Sloane的一句評論:"Cynical is a word used by Pollyannas to denote an
absence of naiveté they so keenly exhibit."(憤世嫉俗是天真的人想表示自己過於
世故的說法。)
這句話很精彩,但這部電影恰恰落入了這句話想要諷刺的那一類事物。
表面上,Sloane看穿了反對槍枝登記法案對手的一切計倆,用自己的職業生涯當成賭注,
最後狠狠的反將了對手一軍。但他為什麼這麼執著要贏?難道只是想要為自己留下一番轟
轟烈烈的偉業,如同片頭他問助理:「如果蘇格拉底沒有留下那些偉大的著作,還有人會
記得他嗎?」
整部電影刻意不提Sloane的背景,完全不給她投入這場大衛對巨人之戰留下任何合理的前
因。而校園槍擊事件的倖存者、最有理由投入槍枝管制運動的Esme,卻被設計成Sloane的
一個棋子,一個在媒體上將管制槍枝議題合理化的「秘密武器」。這就是整部電影最
cynical的一刻,慷慨激昂的運動者自以為是你挑中了議題,但其實是議題挑中了你,而
究竟是誰決定了這一切,不重要,每個人在舞台上各有其份,認識這一點就夠了。
因此我對Sloane在劇中聽證會末了的結詞有些意見:「多數投票的議員關心的都是自己是
否能連任議員或是保住自己的利益,這些人才是美國民主的寄生蟲」,但拿了這麼多起司
給老鼠吃,卻痛陳老鼠不該吃不屬於他的起司,然後轉身離開,逃離風暴中心,殺死了這
個終將殺死自己的career。
當然Sloane也承認他自己並不是個無辜的人,但說這番話的人正好也是體制內的一部分,
一同參與餵養這頭巨獸的她,要贏,還是用相同的手段才能獲勝。僅就這一點,就證明這
體制無法被打敗。
贏是贏了,但是除了贏之外,這個故事想要告訴我們什麼?細細想來好像也沒真的解釋了
什麼。就像李安的「比利·林恩的中場戰事」(billy lynn's long halftime walk)一般
,創作者挑釁了美國觀眾最敏感的神經(槍枝管制與愛國精神),最後卻留了空白,獨自
讓觀眾承擔衝擊。明知大多數人們的反應是否認與憤怒,但創作者也不想出手解決這些鬱
悶,你只能苦苦的思考,如果不想思考,那也無所謂,飯照吃、馬照跑,明天地球繼續轉
動。
畢竟,電影院畢竟又不是心理諮商室,觀眾來看電影也不是尋求告解,電影散場,自己的
問題還是自己要解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