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上映前有口碑場,但當週在台中而因此錯過了,原本就打定主意要看,又在奧斯卡拿
下最佳影片之後,當然是非看不可了。雖然不是什麼會讓你大起大落的片,探討的議題說
沉重也不沉重,卻能讓人在走出戲院的當下彷彿為劇中角色放下了心,但又有種失落感的
這種不可言喻的體會。
全片以夏隆的成長過程三階段順敘而成,除了男配角而非男主角是全片第一位被介紹的角
色這點非常特別之外,璜的霸氣馬上對比了下一幕被霸凌的幼年夏隆。從他幼年的綽號「
Little小個」不難看出他遭欺負的原因之一,另外,也是由於他不夠陽剛的特質。雖然從
母親向璜買毒品時譏諷地說出「你看過他走路的樣子嗎?」與稚嫩的夏隆詢問璜有關辱罵
同性戀的字眼以及自己如何得知性向即可判斷,幼年的夏隆或許性傾向尚不明朗,但已經
顯露出不同的性別特質,但被霸凌時同學們還不太懂得以此攻擊他,可能只是因為他個子
矮小且個性害羞。但少年夏隆遭欺負時,許多辱罵的字眼都出現了,甚至連媽媽也拿他與
泰瑞莎的關係來做文章。
這些來自外在的攻訐,站在夏隆的角度,電影使用了一個極為有美感的處理方式。在部分
鏡頭包括媽媽對幼年夏隆痛罵、璜教導夏隆游泳與少年璜在車站等車,襯樂搭配的都是古
典樂。不僅有衝突的美感,其實也透過交響樂告訴觀眾話少的夏隆並非沒有在體會與思考
,沒有外顯的情緒也可能正悄悄醞釀。同時,也給觀眾一些靜下來咀嚼的機會,細細品味
當時的夏隆所經歷的一切。
因為被霸凌的事實與自己的性向,夏隆從小就學會偽裝自己。成年後的他,看似事業有成
,即便仍非一般社會大眾認可的正派工作,但也讓兒時玩伴凱文在看到他開的車時露出欽
羨的目光。然而,這時的他,依舊是偽裝著真實的自己。重逢後凱文不只一次問夏隆為何
要帶金牙,夏隆都沒有回答。地位的象徵也好,愛美也好,但夏隆的沉默或許默認了他對
自己的偽裝。這些在「那件事」之後他所獲得的成就與物質生活,成為他將過去自己埋葬
的沙土,似乎挖開來是多少醜陋與不堪一般。但在短短的鏡頭裡,他畢竟把金牙拿了下來
,因他是夏隆最不需要偽裝的人之一,而這也包括他的母親。電影雖然催淚,但流淚的畫
面卻不多,其中令人印象最深刻的莫過於已經成為「黑仔」的夏隆,由內而外陽剛的象徵
,卻在勒戒所探望母親時,與母親相擁而泣。
雖然夏隆最後販毒的影響並非來自母親,否則他應該是吸毒而非成為藥頭。但夏隆母親
向璜購買毒品的畫面不禁讓我想起 《Kill the Messenger告密者》。這部改編自真實故
事的電影,講的是CIA為了資助尼加拉瓜戰爭而將毒品賣到美國的貧民窟。電影當中,璜
第一次見到夏隆出手幫忙因為不願讓一個孩子獨自待在毒窟,而將夏隆帶回家時母親的反
應以及與母親的對話「你知道的,那個毒窟」可以得知他們兩人對彼此有一定程度的了解
。自己住好用好,但卻將毒品賣到原本就很貧困的區,賦予璜這個角色亦正亦邪的特質。
而貫穿電影的是「愛」,雖然是非典型的愛,但也包含了:親情、友情、愛情。身在單親
家庭中,吸毒的媽媽並無法給夏隆正常家庭的溫暖,也因此在認識了璜之後,他三不五時
往那裏跑。而最後轉變為黑仔的他彷彿也是將璜當作父親角色的一種形象投射。雖然璜只
在幼年夏隆時期短暫的出現,但加上後續泰瑞莎的照顧,這以彌補夏隆不足的親情。友情
與愛情在夏隆的故事裡其實是一體兩面,如同《The Imitation Game模仿遊戲》裡,圖靈
對克里斯汀的愛慕。作為在學校裡被霸凌的學生,凱文是夏隆唯一的朋友,這樣的友情在
夏隆小小的心靈裡其實悄悄發展成愛情,只是當時的他還不知道。上了中學後,凱文興奮
地與哥兒們分享自己的情場戰果,但夏隆反而有點失落,而後在海邊,與凱文的親密接觸
成了夏隆第一次探索與接受自己性向的表徵。
雖然《月光下的藍色男孩》相對安靜,探討的議題稍微嚴肅了點,但跟著夏隆一起成長,
一起發掘最真實的自我,是最放鬆的旅程。沉重的過去終會過去,但那個在月光下的藍色
男孩依舊是他,無論他外表武裝的是什麼樣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