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雷] 父權/親權主導的移轉─我和我的冠軍女兒

作者: watercolor (我們同樣沒有名字)   2017-04-19 23:36:10
  
父權/親權主導的移轉──Dangal(我和我的冠軍女兒)
  
  去看了《我和我的冠軍女兒》,演員增肥減重的毅力與練習角力的敬業
都令人佩服,整部片幾無冷場,比賽過程幾乎像觀賽般投入,是一部精采的
好片──不只是運動,也是拓展人生道路與思想革命的角力。
  片中的議題可含括親情與親權、女性自主和國家運動的迂腐,其中最多
的討論是父親瑪哈維亞初期強迫兩個女兒練角力是父權與親權的壓搾。故事
的開始,瑪哈維亞年輕時想為國家贏得金牌,卻因為自己父親的勸退而屈服
於現實,使他決心要生兒子來實現夢想,天卻不從人願到幾乎放棄之時,發
現長女吉塔和次女芭碧塔的戰鬥血液和可能有的才能,才把賭注放在她們身
上──誠然是「孩子,你要實現我的夢想」的願望強加。不可否認,「父親
是對的」含有父權的崇拜,且瑪哈維亞初期的要求確實是威權式的逼迫,但
父親的嚴格是為了貫徹意志──畢竟體育競賽如果不夠出色足以證明能力,
就什麼也不是;且瑪哈維亞在開始前,就已與妻子協議給他一年的時間;女
兒不肯服從,他也不曾施加暴力;若女兒不願,其實他也就無從施展──這
確實是親權(我是為孩子好)與孩子自主權的拉鋸與兩難。
  然而不能否認的是,在當時的印度讓女孩學習角力並貫徹實行,固然女
兒遭遇了嘲笑與難堪,最先面對種種困難與質疑的其實是父親,以一己之身
為她們排除這些「怎麼可能」障礙的也是父親;父親當年就是因為家境而屈
服現實,讓女兒學習角力的經費與求懇可說是極盡所能,「角力」的技術也
是父親唯一能給予女兒最可靠的資源,在為女兒排除萬難的同時,首先察覺
並體驗到印度社會對女性歧視與打壓強度的,想必也是父親。在這個過程當
中,讓他慢慢思考到這確實是讓女兒另有出路的方向,是合理的轉折──
「我會讓女兒變得很能幹,以後不是男人挑她們,而是她們挑男人」使得最
初的「強加夢想」延伸成對女兒未來的打算。後來瑪哈維亞不只教導女兒,
在吉塔獲得全國冠軍後,也教導村內其他對摔角產生興趣的女孩,都能看到
他對女性地位低落以致影響到前途的意識與努力──這是瑪哈維亞對女兒、
也是對國家愛的延伸。
  因此,與十四歲出嫁的好友對話而醒悟雖然稍顯突兀,但吉塔和芭碧塔
一開始的反抗,很大成份是未及想到未來,生活改變的不習慣,以及「打破
父權常規」被側目甚至輕視的不適應,也就是被迫脫離童年的舒適圈。直到
乍然碰觸了現實,兩人發現那舒適圈的短暫狹窄,且比起未來被動出嫁後
「人生到此為止」的黑暗與限制,犧牲即將結束的童年並在有限資源及父親
積極支持的情況下主動找一條爭取自主人生的路確實是值得努力的方向,畢
竟當時她們的環境並無其他選擇。而吉塔初賽落敗後「能夠得勝」的不甘與
自信,以及眼中求勝的熊熊火焰,以及連戰連勝後獲得的尊重與金錢也確實
讓她建立了自我意識──學習與鍛鍊的過程本就是苦痛的自我考驗,快樂來
自於學有所成後累積的自信與價值感,足以取代苦痛並反覆磨淬出自我的光
亮。在這裡,父親的意志逐漸消退,故事的視角轉到了長女吉塔的自主意識。
  有了自主意識,不可避免產生「弒父」的情結──被父親一手鍛鍊的吉
塔,在脫離父親進入國家體育學院後,自然面對了「過去/現在」、「父親/
教練」、「傳統苦練進攻/嶄新技巧防守」的兩難,尤其父親送吉塔入體育
學院後,因為擔心而向教練「打招呼」,拜託的話語裡「請你正確的教她」
其實隱含了對教練的不信任(我才是最了解她的人),以及自身即將「讓權」
的不安,這種不安挑戰了教練的威權,而這位教練在電影裡被塑造的是一位
心胸狹窄,比起國家的榮譽與選手的運動生命,更在乎自己主導權的丑角──
父親的拜託反而使教練產生了對抗意識,刻意用相反的策略訓練吉塔,也一
再地向吉塔強調要放棄之前所學,試圖爭奪他對吉塔的主導權;在吉塔參加
國際賽連敗後,看似安慰的話語裡不時譏刺她的無能,無一不是對父親的報
復。脫離父親,正在重塑自己人格與靈魂雛形的吉塔,則由於生活環境大變,
開始以使自己適意的方式成長,並且不安地希望自己選擇的路徑正確──所
有試圖脫離父母掌控的孩子都須走過這樣的歷程。在這裡父親雖然不安,卻
盡量尊重女兒的新生活,直到衝突確實發生。
  在這一段當中,雖然結果是吉塔承認自己錯了,但我認為這不全然是
「父親是對的」(相較於不在乎選手特質、只想要「可見戰績」的教練,父
親確實最了解她的優點,最相信她的能力)或親情的勝利,父親在那場與女
兒戰敗後的傷心也不全然是被女兒放棄的失落感,而是吉塔在那一戰中,確
實有父親不可及的技術,以及察覺到他對女兒已然失去主導的權力,他的徬
徨也包括了自己「已然落伍」的懷疑,以及「該適時放手」的考量;而後來
父女和好後,吉塔也並沒有放鬆學習防守的技術,準決賽與娜歐蜜之戰中父
親教她的戰略就是先以防守為主再伺機攻擊,所以吉塔的後悔裡除了對父親
親情的不捨,更是認同父親才是最好的教練;父親也承認吉塔所學確實有他
所不及之處,後來也把它納入了戰略──這是兩人重新認同彼此的過程。芭
碧塔在當天晚上對吉塔說「今天發生這樣的事是錯的」是出自於妹妹與女兒
的立場,我卻覺得無論是女兒或父親的成長,這樣的衝突既是必然也是必要,
只是結果端看兩方是否有自省的能力,讓衝突變成重新認識自我/彼此的機
會。而同樣地,和好必須出自於吉塔仍有求勝的欲望,如果她放棄,我們可
以看到父親是無從施力的,這是吉塔的個人意志。
  最後與安潔莉娜之戰亦然。父親因為教練的惡意而缺席,吉塔落入困境
卻無父親可助,此時固然喚醒她的是平日父親的教導,但在這一刻想到的是
「父親不會每次都能救妳」以及想到那次五分的練習,那也是吉塔個人意志
的選擇。在這部電影裡,我比較將父親設定為從「主導」轉為「引導」者,
當女兒認同了他的夢想並視為自己的目標時,父親是吉塔最可靠的援助與心
靈支柱。「主導的父權」與「弒父的情結」終而因親情與共同目標(為國家
奪得金牌)放下私心與懷疑,走到了和平的平衡與榮譽的轉移(我為妳驕傲)。
  由此看來,教練的丑角化雖然略為平板,卻不失為一種「衝撞父親主導
權」最快的敘述策略,尤其在印度的性別環境,若吉塔成功弒父讓父親的主
導全然失落,想必反彈更大,就難以達到為女性爭取平等的目的,不如主導
權的逐漸移轉,先突顯女性自主的可行性;且父親與表兄為女兒/表妹付出
的努力與守候,也足以成為一個示範──男性可以經由自省放下主導權,成
為女性自主最大的支持者。
作者: starfishfish (艾力克斯)   2017-04-20 00:16:00
用心分析推~
作者: otter04 (水獺)   2017-04-20 02:14:00
作者: miaocenter (OO)   2017-04-20 08:24:00
父女戰,吉塔獲勝原因偏向父親已老,所謂的技術向偷吃步.所以真正面對強敵時才會一敗塗地,輸得很難看
作者: kanding168   2017-04-20 13:14:00
這種也能當國家隊教練
作者: watercolor (我們同樣沒有名字)   2017-04-20 13:22:00
想想台灣,就覺得不意外。
作者: fatpiggy0916 (我就是愛吃又愛睡)   2017-04-20 23:20:00
認真分析~~推推
作者: sinben (小狸)   2017-04-21 01:29:00
這部電影我真的是賣血保證推 太好看了
作者: brigee   2017-04-22 01:16:00
父親有否定教練技術 輸是體力不足的原因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