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露西(Lucy)》盧貝松作品
網誌圖文版:
http://www.b88104069.com/archives/1208
第一次見盧貝松是《地下鐵》,學校宿舍旁黑漆漆小房間,電影社把它列為藝術片教材,
當時我尚年輕,感想是有史以來最好笑另類電影。第二次見盧貝松是《碧海藍天》,學校
圖書館公共視聽室,當時還押證件登記換到錄影帶,看完覺得盧貝松真是天才,第三次見
盧貝松是《第五元素》,和家人一起在電影院看好萊塢大片,當時已經不知道該如何定義
這位導演。後來斷斷續續聽到的盧貝松,只剩下《終極殺陣》和《玩命快遞》。
前幾年盧貝松帶隊來台拍《露西》,未演先轟動,台灣媒體太過於受寵若驚,把盧貝松當
作是外星生物降臨台灣,撕破臉的新聞鬧得沸沸揚揚。我本以為這《露西》只是換個包裝
的《終極殺陣》或者《玩命快遞》。(必須先老實招,這大兩系列我一部沒瞄過,我只是
純粹本能反應,覺得就是那一類電影。)後來《露西》上映,沒想到當時的批踼踼電影版
,每天狂冒好幾個露西好雷,以一個資深鄉民多年版友的我本能反應:這片應該有霹靂級
水準。
英文片名是「Lucy」,台灣直接翻譯:「露西」,香港暴力翻譯:「超能毒販」,大陸則
是當作美國大片:「超體」!好久沒看到同樣一部英文片名,兩岸三地各自解讀各自翻譯
了。
我看過的盧貝松電影都有個特點:劇情一條直線通到底,沒有太複雜結構,導演在簡單的
故事進行中大膽地玩鏡頭、玩影像、玩幽默。早在他1985年生平第二部作品《地下鐵》,
已經將這個特點玩到爐火純青。大學時我在電影社看過幾部法國新浪潮,那種拋棄攝影棚
、打散敍事結構、把鏡頭擺在生活瑣事面前的表現手法,跟好萊塢工業化生產截然迥異。
大約同時期看的《地下鐵》,我也有類似感覺,當然盧貝松有自己風格,話說回來,新浪
潮每位大導本來各有自己風格。
儘管法國電影界多認為盧貝松叛逃好萊塢,但畢竟是法國出生導演,畢竟早年已達到《地
下鐵》水平,所以盧貝松在好萊塢發光發熱之後,我完全不期待他拍出《變型金剛》,比
較令人期待的是,在新浪潮和好萊塢之間,是不是能找到平衡使力點?
看完《露西》,我看到了好萊塢的盧貝松,同時看到了《地下鐵》的盧貝松。一開始在台
北晶華酒店前面,露西和剛認識不久男友為了拿個行李箱,兩人講一長串瑣碎對話,接著
韓國黑幫那一段很離奇暴力,這暴力是在一種黑色幽默的基調上進行,中間還惡搞穿插了
一些動物星球頻道的畫面。雖然說不可能把電影前半段歸類為新浪潮,但至少感覺到盧貝
松在玩這個東西,將短短時間軸拉的很長,換了其它導演會有其它種拍法,極具個人風格
,對我而言這就是《地下鐵》的盧貝松。而電影後半段的警匪槍戰、飛車追逐,雖然有精
彩刺激到,但我感覺是千篇一律的好萊塢,就連大學教授的安排,都彷彿似曾相似。
盧貝松在《露西》里玩的最多的是「發揮大腦潛能」這個假設。吃很多包藍色小丸子變成
了上帝,類似概念如果放在當前流行的超人英雄電影,其實也可以成立,只不過如果是傳
統好萊塢大片,應該會講一個拯球地球正邪對抗保護人類的故事。而放在盧貝鬆手里,他
只是單純想把這個假設玩到盡致,沒有在管好萊塢那一套起承轉合的公式,也因此這部「
大片」只有短短89分鐘,也因此一同觀賞的老婆,難得去倒杯可樂都要我按個停止鍵,卻
在結尾時直說不好看。
我自己是看得很開心,有大學時代電影社團看《地下鐵》的驚喜。「生命是在10億年前被
賦予給我們,現在你知道能用它做什麼。」這句話明顯在吊哲學家胃口,電影當然沒法給
答案,傳遞知識可以寫成一篇論文,但這篇論文早在古希臘時期就寫完了,兩千多年的人
類文明沒有接著往下多寫些什麼。如同電影沒告訴我們露西牌隨身碟裝了什麼,其實所有
關於哲學的東西都只是個問號,蘇格拉底在兩千年前問倒了所有希臘人,如果蘇格拉底活
在現代,同樣可以問倒所有資訊爆炸的現代人。
也許,除了《露西》之外。
延伸閱讀:
《碧海藍天》The Big Blue
http://www.b88104069.com/archives/69
《猩球崛起》科幻片典範
http://www.b88104069.com/archives/531
《駭客任務》西元2199年的預言
http://www.b88104069.com/archives/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