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故事理所當然地在脈絡裡試圖爬梳家有資優兒時,該如何處遇是較佳的方式,不過卻也
藉著祖母對孫女對女兒的期待,反映出普羅大眾對資優孩子的心態,但更深層的是,討論
了家人彼此間的羈絆是為了自己,出於愧疚,出於補償,還是真心為對方?!又或我們過
度被『應該』的句型限制住了彈性,忽略其他可能性!?別忘了,孩子是人,有個人的想
法,是的,我們理當教導他往正途邁進,但絕對不是全然滿足自己的物品。這是天才的禮
物。
(底下有雷)
起手便開門見山地告訴觀者,要資優生去上一些自已早就知道,並遠低於自己程度的課
程,是會讓他們感到無趣,甚至是不耐煩,進而產生些反社會行為的,於是之所以有資優
教育的提供,便是希望能夠滿足這些天賦聰穎的孩子們超過自己年紀的學識涵養。在這部
電影中,教師確實具備了覺察能力,學校也願意給予協助,唯身為監護人的舅舅卻只想
讓孩子擁有一般人的生活,為此故事正式拉開序幕。
當然還是在討論給資優生甚麼樣的教育最為合適,但在故事的發展中,個人覺得前述反而
是其次,更重要的是描繪家人間互相給予的期待如何影響彼此的關係,特別是長輩對晚輩
的。這有點讓我想起最近在台上映的《Dangal(我和我的冠軍女兒)》裡父親讓女兒練習
摔角的起心動念,儘管到後來,心態有些改變,不過初始,那望子成龍的執念卻與這部電
影的外婆,希望在數學領域上擁有天賦的女兒和孫女發光發熱的想法,如出一轍,互通聲
氣。
不過在這部電影裡看到更多為人父母走火入魔的狀態,即非替孩子著想,總感把孩子當成
商品,有利可圖便不擇手段,出現瑕疵就失望透頂,期待下一個替代物。每一場在法院裡
對親權的辯論攻防,皆突顯出外婆對女兒的殘酷,照顧了理性,卻忽略心靈的需求,同時
對兒子的不屑一顧兼不敢苟同,將人類分類,以此教養態度折射出普羅大眾盲目追求資質
的拔尖,卻漠視超群的他們內心的渴求,也忽略默默努力耕耘的其他,且看台灣每逢大考
放榜季節,追求第一志願的報導,和本部電影略有遙相呼應之趣。
觀者亦可從法庭戲以及後來揭示的妹妹對自己的請託,窺探舅舅為孩子選擇教養方式的端
倪,深刻感受到無法幫助妹妹的無力,帶點補償的愧疚,同時也是對自己母親的抗爭。但
又可在某幾幕中看到對教育資優孩子的手足無措,從孩子不應指正老師的錯誤那一幕便知
已矯往過正,孩子卻又能為同學挺身而出,即使方法不是很棒;兼以面對外界的質疑,自
己混亂的生活,使得舅舅雖然不希望再度重蹈外婆對妹妹的覆轍,但其實後來不禁掙扎地
承認自己也與外婆並無二致,覺得孩子『應該如何』。
但那些爭執及怨恨皆是上一輩自己的問題。儘管法庭戲已是交代過去的代表,還是不得不
想像如果舅舅、外婆與媽媽之間的關係再另闢時段描述,那其中糾結的情感應更為深刻。
不過編導知曉這始終不是這部電影的重點,而是新生命不該全是滿足長輩內心各種心情,
無論是期盼還是內疚等的工具,有些教養上的『應該』的確具有意義,有些地方會不會只
是自己的盲點或自己無法克制的情緒呢?這部電影透過較為特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