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評】頭重腳輕、內在矛盾──談《亞瑟:王者之劍》
https://goo.gl/dB6nRn
說真的,雖然蓋.瑞奇的作品已經讓我失望了不少次,但第一次看見《亞瑟:王者之劍》
的預告時,還是不禁感到有些期待。
理由很簡單。從預告看來,《亞瑟:王者之劍》似乎打算塑造一個街頭感濃厚的亞瑟王版
本,而對我來說,他最好的兩部作品,正好就是街頭性質濃厚的處女作《兩根槍管》及其
後的《偷拐搶騙》。
雖說這兩部片的劇情結構極為相似,理應給人自我重複的感覺,但成本較高的《偷拐搶騙
》,讓他在視覺方面得以放手大玩,奠定了他其後的作品風格,因此可以被視為《兩根槍
管》的升級版,是以照樣讓人驚喜萬分。
在這兩部作品中,他讓看似彼此無關的眾多角色各自發展故事,隨著全片進行到一定程度
,才讓他們在彼此不知情的狀況下相互影響,以幽默感十足的方式,呈現出生動有趣的街
頭生活,對於「巧合背後的脈絡」,也有著令人印象深刻的描繪。
然而,他接下來的作品卻大多使人失望不已。他與前妻瑪丹娜合作的《浩劫妙冤家》,被
影評與觀眾攻擊到體無完膚的地步,成為最知名的影史笑話之一;接下來亟欲重振聲勢的
《玩命左輪》,則只讓人看見當時的他有多麼焦慮,在急於表現的情況下,使電影拿捏失
準,因此過度自溺。其後的《搖滾黑幫》則重返《兩根槍管》路線,但由於前面已有升級
版的《偷拐搶騙》,因此使《搖滾黑幫》從各個方面來看,都只能算是部缺乏新意、老調
重彈的電影。再來的《福爾摩斯》應該算是他最具知名度的作品,但我個人認為這部片的
節奏稍嫌拖沓,娛樂性在好萊塢商業大片中也略顯不足,整部片主要仍靠小勞勃.道尼充
滿個人特色的演繹方式撐起。接下來的《福爾摩斯2:詭影遊戲》,則在各方面的表現都
比前集退步許多,就連小勞勃.道尼同樣搶眼的表現,也難以拯救全片。而2015年的《紳
士密令》,則突顯了他後期作品節奏掌控不佳的問題,雖然視覺風格依舊迷人,但在重要
情節、甚至是全片高潮處,他卻選擇採用如同故事過場般那種快速剪接、分割畫面的手法
處理,使視覺風格大幅壓過故事本身,讓電影劇情因此顯得更加破碎渙散。
就這部份來說,《亞瑟:王者之劍》的表現的確比《紳士密令》好上一些。雖然那些大玩
視覺風格的段落,依舊給人一種想藉此遮掩故事缺乏細節鋪陳的嫌疑,但至少就整體觀來
,那些段落仍傳達了一定程度的情節,突兀感也因此比《紳士密令》來得減低許多。
但可惜的是,《亞瑟:王者之劍》的全片風格,明顯在王子復國史詩與街頭叛逆氣息間擺
盪不定。表面上看起來,亞瑟那出身街頭的義氣與靈活思維,似乎是他成王過程中最不可
或缺的因素,但在此同時,劇情偏偏卻又不斷強調「王者天生」這回事,使人不禁覺得只
要有正統的王室血脈,就算省略那些街頭成長的經歷,最終也不會對他成王的命運有太大
影響,導致兩種元素就這麼在全片的發展過程中不斷相互干擾,讓人搞不清楚究竟是先天
血統的出身重要,還是後天環境的出身才真正要緊。
除此之外,整部片也有一種明顯頭重腳輕的感覺。舉例來說,電影不斷藉由眾多角色之口
,強調裘德.洛所飾演的反派擁有高強法力,而且還會隨著魔法塔逐漸建成而變得越來越
厲害。但除了那些角色嘴巴上講講以外,身為觀眾的我們,卻只能看到他的法力從可以點
燃蠟燭,「大幅」提昇到手上可以變出一顆與壘球差不多大小的火球而已,到了片末高潮
時,甚至還讓人覺得這個令所有人聞風喪膽的強悍反派,其法力根本遠遠不及梅林的弟子
,就算他最後真的展現出了強悍實力,其原因也與先前不斷強調的魔法塔根本沒有關係,
使前面所有的相關描述最終僅是虛晃一招,讓人只能以「虎頭蛇尾」形容,亦使故事賴以
發展的根基顯得難以叫人信服。
平心而論,《亞瑟:王者之劍》仍有一定程度的娛樂性,就整體表現來說,也可以算是蓋
.瑞奇自《福爾摩斯》後的最佳作品。然而,畢竟他可是那個曾經拍出《兩根槍管》與《
偷拐搶騙》的人,對這樣一名曾經大受期待的導演來說,看著他後期只是不斷交出這種充
其量只能算「尚可」的作品,說真的,怎麼會不讓人打從心裡感到惋惜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