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板首PO就獻給我最喜歡的印度演員阿米爾罕,內容較長也有雷。
好讀網誌版:https://wendyyc.wordpress.com/2017/05/16/dangal
「阿米爾罕這位印度導演/演員,你是從什麼時候開始愛上他的?」在知道我看完他最新
的作品《我和我的冠軍女兒》後,朋友這樣問「應該是三個傻瓜吧?」
我搖了搖頭,「你聽過《心中的小星星》」嗎?
2007年,那是我第一次認識阿米爾罕,高中正是被台灣教育束縛得最緊的年紀,《心中的
小星星》讓我看到一個好的老師可以給孩子怎麼樣不同的世界,開啟他多麼不同的人生道
路,電影中阿米爾罕循循善誘引導小男孩伊翔,找回自我的認同、跳脫自卑的情緒、發揮
畫畫的才能。有別於一般教條式的訓話,阿米爾罕把重心放在孩子身上,透過他與孩子的
對話、與父母的對話,配上音樂、生動絢麗的動畫,點出印度社會的問題還有教育的意義
。是他帶我進入印度電影的世界,那個可以把歌曲完美地融合進電影當中的世界,隨時隨
地都要準備好,因為你不知道演員什麼時候又會開始唱歌,也開啟了接下來我對印度電影
的喜愛,不管是史詩級巨作《帝國玫瑰》、家喻戶曉的教育電影《三個傻瓜》、驚艷奧斯
卡的社會電影《貧民百萬富翁》、還是諷刺印度宗教信仰的《PK外傳》。
10年之後,阿米爾罕並沒有讓我失望。
我並沒有看預告片就進電影院了,希望可以保留一點驚喜,所以對於劇情、真人真事改變
、或是相關的資訊我先前一概不知,也刻意不看PTT電影板的討論,連好負雷我都不知道
,但因為還是逃不過Facebook朋友們的貼文,至少知道的是在台灣頗受好評。
阿米爾罕被稱為印度的良心不是沒有原因,他主演、執導、監製的每部電影都帶有教育社
會、批判體制的意味,希望透過點出問題喚起印度民眾的意識,進一步做出改變。而當我
看到這部電影是以「女性」為主角的電影時,說實在話真的不能再高興,過去常常在媒體
或是書報上看到關於印度早婚、掐死女嬰、重嫁妝等社會描寫,終於有人可以再度重視印
度可怕的女性地位低落問題。
但電影並非一開始就切得這麼明顯。
阿米爾罕另外一個讓我喜愛的原因是他能夠在電影裏面探討多元議題,而他在這部電影裡
以一個前印度全國冠軍父親的角色為包裝,先以「國家不願多出資源,我們的孩子怎麼拿
金牌?」點出印度體育發展的困境和協會人員的尸位素餐,中段點出集訓制度並不會讓教
練對於每個選手的長處有諸多了解,而後段再描寫教練只要拿到幾面獎牌即可的取巧態度
,重重地打了印度體育制度一巴掌,也難怪協會揚言要提告,即使電影在開頭已經說是為
了戲劇效果改編。
身為一名印度角力前冠軍,瑪哈維亞(阿米爾罕飾演)如同很多中國父母一樣,自己無法完
成的夢想就由子女來完成,引頸期盼老婆生下兒子,第二個、第三個、第四個地生,可惜
最後都沒有如意。看到這裡我還有點慶幸瑪哈維亞並未對老婆多加苛責,但也許是上帝給
了他希望?他看到了女兒的潛力 (如同我為了我娘而學古箏,也真的拿到市冠軍),在極
度保守的印度社會裡面,剪掉長髮、要女孩穿上合身的運動服,每天天未亮就開始把女孩
當男孩操練,帶她們參加各個比賽。
看到這裡我相信許多觀眾都會「同仇敵愾」,為什麼一個父親要對於女兒們如此嚴苛?為
什麼要剝奪他們的童年,對他們進行魔鬼式的教育。這近似於中國「虎媽」的教育方式引
起了不少網友的反彈,表示父母為了達到他們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目的,壓榨了小孩、
奪取他們快樂的權利、與同齡孩子互動的機會,可能是喚起了我們共有的童年回憶吧。
但接下來的婚禮場景還有新娘的一番話,隱諱地幫我們解釋了一切。女主角姊妹去參加的
婚禮上只有新娘一個人沒有笑,新郎其實是(很多觀眾看很久才發現的)白衣老人,女孩在
14歲便被嫁出去是常態,誠如新娘說的:被嫁個一個素未謀面的男人,為他生孩子、養家
。我倒希望有這麼一個爸爸,他(瑪哈維亞)把你們當作自己的孩子,為你們著想,才讓你
們練摔角。不管真實的瑪哈維亞是這麼想好、還是想要女兒完成自己的夢想,摔角之路多
少都幫這兩姊妹擺脫了年紀輕輕就嫁人、無法自己作主的命運,而我想阿米爾罕也不是要
用這個理由來為父親執行的嚴苛訓練開脫,而是在印度社會實實在在就是「你沒這樣做,
女兒早早就要被嫁掉了。」某些價值觀以所謂進步的觀點來看的確是陋習,東方父母的「
我這麼做都是為你好」,但如果把它放在那個社會裡面,反而是擺脫傳統束縛的方式,只
能說一個社會的進步是需要突破重重的關卡,而印度還有很長的一段路要走。
電影花了很長的篇幅在講吉塔(姊姊)的故事,一層層的比賽、父女對話、國家體育學院的
訓練,導致我到後來其實非常擔心,因為原本的訓練是兩姊妹一起進行,但中間幾乎看不
到妹妹的故事。還好吉塔榮耀返鄉這段救了回來,深刻地描寫所謂專業訓練還有父親從小
教育的衝突,接著對比兩姊妹在國際賽及全國賽的表現差異,順勢帶入姊妹價值觀的不同
,讓劇情到了後面不會顯得太薄弱,畢竟一路順遂打進國際賽拿下金牌就沒意思了。
印象很深刻的一幕是吉塔在與父親衝突之後,從家裡要上車回國家體育學院的一幕,瑪哈
維亞站在家裡的二樓望著女兒離去的背影,吉塔長大了、有著自己的堅持、自己的價值觀
,她並不理解自己並非完全勝過父親,部分原因是父親上了年紀了,但瑪哈維亞並未堅持
或是逼迫她接受,而是選擇讓吉塔有自己的空間。但在吉塔遇到挫折、放下負氣的自己打
電話回家時,作為父親的瑪哈維亞也是義無反顧地來到國家體育學院幫女兒,不能進學院
?那就把影片拷貝出來細看、講電話教導,與其說他是為了自己想要拿下世界冠軍的夢想
,但看到後來更多的成份是許為了女兒。
而最後一段的轉折也讓我再度佩服編劇,被好萊塢電影訓練習慣的我原本以為在最後2分
鐘,被關在體育館一樓的瑪哈維亞一定會想到辦法,(英雄式地)出現在體育館一樓成為女
兒奪冠的最後動力;但編劇安排了前面訓練跳水的伏筆:爸爸不會永遠都來救你們。讓吉
塔最後一刻來了「拋物線式」的後翻拋,逆轉勝贏得了冠軍。更如前一晚的對話中提到的
「你的輸贏是會帶給印度女孩們希望」在在地扣回主題,要大家意識到印度女權低落的重
要性。
綜觀這部電影,不管是阿米爾罕為戲練壯、中年增胖的超高誠意,處理印度女性早婚、體
育協會腐敗的多重議題,還是(本次非常適度安排的)歌詞富含意義的歌舞,都讓我可以說
:過了10年,阿米爾罕依然沒讓我失望,沒有愛情但是親情足以讓我跟同行的夥伴數度落
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