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和我的冠軍女兒絕對是我近年來看過最好看的電影。
全片長達161分鐘,可是毫無冷場,每一分鐘都是精華,連比賽的部分都高潮迭起。劇情
發展完全沒有超出預期,但依然引人入勝。
電影處理了很多議題,其中最讓人有共鳴的大概是女孩的問題。我一直覺得替所有的男孩
女孩貼上標籤、預設立場這件事情,荒謬愚蠢又令我厭惡透頂。尤其是在很多地區,女孩
的角色定位是很絕望的,人們傾向貶低女生,叫女生要當個魯蛇、花瓶,更甚者,畜牲、
下人。印度或許比較誇張,台灣社會的某些價值觀也常常讓人忿忿不平。
電影中的父親追求夢想的同時跳脫傳統框架,在病態的社會氛圍中,為女兒撐起一個能追
求屬於自己的未來的天空,免於傳統女孩隨便嫁人的悲慘命運。而這也是電影中女孩們從
被動轉主動的關鍵,他們去參加朋友的婚禮,表面上是個開心的宴會,新娘卻道出背後的
無奈跟殘忍,沒有人會喜歡進入這樣的深淵,認清這點的女孩更有努力的動機,開始更積
極的付出爭取未來需要的代價。其後,一戰挫敗激起了鬥志,接續而來的勝利跟肯定成為
女孩繼續努力的動力。現在很多人檢討父母過於嚴厲,剝奪小孩的快樂童年云云,其實這
種父母才是真正用心良苦,一切都是為了讓小孩在競爭中能更有選擇的權力,能不必任人
宰割。
這部電影描繪的親情非常感人。父親親手搭建摔角場地、請求撥款買訓練墊、為了訓練女
兒請假兩個月甚至辭職,這種全心全意的栽培跟豁出去的豪氣,相當令人敬佩。大女兒在
取得全國冠軍之後,離家訓練,開拓視野,開始有了自己的想法,開始挑戰父親的權威。
一直以來把重心放在女兒身上的父親也難掩失落與擔心。然而在經歷幾次挫敗之後,妹妹
鼓勵感到迷惘的她求助父親,始終相信女兒能力的父親仍然傾全力支援女兒,這就是親情
的強大感人之處。最後一場比賽中,父親缺席,帶出了小孩終將獨立戰鬥的概念,而大女
兒也一如觀眾預期地用了5分的技巧取得勝利。
相較於今年稍早的關鍵少數,我和我的冠軍女兒的畫面跟題材更有張力。比起關鍵少數中
有意識的強調平權跟著墨太多的支線劇情,我和我的冠軍女兒劇情精煉、節奏好,加上男
主角的幾段台詞,輕描淡寫地顛覆了諸多刻板印象,而一切本該如此理直氣壯:「你覺得
我們的女兒會輸給男生嗎?」、「我們的女兒不用男人來挑她們,是她們要挑男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