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迅依舊是周公子,不管它是《巴爾扎克與小裁縫》裡的小裁縫、《風
聲》裡的顧曉孟、《聽風者》裡的張學寧、《龍門飛甲》裡的凌雁秋,還
是…《明月幾時有》裡的這個方蘭;就像彭于晏始終還是那個漫不經心、
吊兒鋃鐺、活潑狡黠,但總是良善仗義的大男孩,不管他演的《黃飛鴻》
還是那些運動競技片裡的熱血少年,或者是《明月幾時有》在香港淪陷在
日軍手中的時候營救中國文人的短槍隊長劉黑仔。當然,許鞍華也永遠是
許鞍華,她敘事就像書寫日記一般的細碎零散,有日常的悠緩,也偶有不
靠台詞單用鏡頭獨白的詩意與靈光時刻,碰上《天水圍的日與夜》、《黃
金時代》就相當的契合,但拿來拍抗日片,額…不得不說,真不好拿捏,
而《明月幾時有》裡她拿捏得最好的,就也是前頭1/4還沒抗日也還沒撕鬼
子的那段。
終歸,這是一部抗日史實跟真實人物做基底的戲。在1941年香港淪陷後
,許多本來從中國逃往香港避難的文人和知識分子被日方追捕。電影裡說
「是南京(汪精衛)那出賣了名單跟日軍談條件的」,當然,電影沒明說
的是另一廂延安(老毛)那的周恩來下令安排「東江縱隊」在香港開了十
二條營救路線,螞蟻搬家一樣把八百多位文化人救回到大後方,這行動被
稱為「港九大營救」。故事裡彭于晏是東江縱隊的短槍隊長,演學校老師
方蘭的周迅,則是茅盾寄居香港時房東太太的女兒,讀了茅盾詩文集、見
識「愛國志士」拋頭顱灑熱血的行動,自然也加入市區工作隊的行列,幫
忙印文宣、傳遞情報的工作。
亂世兒女,喜歡重筆渲染的張婉婷、羅啟銳夫妻檔就拍得煽情催淚,看
著許鞍華過於節制的《明月幾時有》,很難不想起張羅他們的《三城記》
。當然也不是說希望許鞍華像張羅夫妻那樣猛加洋蔥,但好歹再多下個幾
片吧!不過,會想起張羅,更多是因為懷念起拍《黃金時代》時那個有主
見的許鞍華,她拍大時代下輾轉飄盪的女作家蕭紅的故事,不僅為五四文
人群像作傳,更是記註了一個文人,喔不…是一個女性對愛情與文學的純
粹性,在那樣的刻苦動盪的亂世下,可以信仰得多麼的堅貞、活得多麼的
脆弱又倔強。張羅拍片也同樣有著這麼強烈的「主見」,他們每部片仿佛
都藉著主角在梳理、追尋香港(人)的身世。但《明月幾時有》卻越拍越
丟失了主見,失控的不只是節奏,還有開頭本來拍好好的亂世中的小安份
與人情,越到後來就越被「套路化」的抗日殺鬼子的紅色主旋律給拉走。
片名「明月幾時有」的「明月」說的應該就是承平的歲月裡如星星月亮
般日常生活裡的幸福與美好吧,家人相聚、戀人相擁、開鍋吃飯、貪點小
便宜的平凡日子,一下就被砲火摧毀到不知幾時才能再擁有。周迅和她房
東老媽葉德嫻的市井生活就拍得有細節,像是警戒日本晚上在大街巡邏,
老媽總是熄了燈才擺出精心備至的克難晚餐、像是一開始母親確定租客不
續租隨即收走端上桌要套交情的兩塊甜糕、像是葉德嫻被揶揄佔了房客便
宜時在女兒面前怪不好意思的窘態、還有她放不下心女兒犯險從事地下抗
日工作的嘮叨,以及游擊隊長簡報文人跟隊員每日伙食標準、合一桌子躲
在船上的文化人開飯…這些亂世下小心翼翼過日子又不失人情的生活細節
,才是許鞍華電影的動人之處。這樣美好的聲部,可惜到了後來就被樣板
化的拋頭顱灑熱血、犧牲小我成就大我的愛國情操主旋律給拉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