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預告,就知道這是部輕盈的浪漫片,主角是二線演員中的金童玉女,電影是澳洲片,導演 Paul Currie 是澳洲人而且這是他第二部大銀幕作品… 種種條件都指向「小品」,要期待它邏輯完美、敘事完整、或是有深度訊息,那也許不太容易,但這種電影往往就是要期待一個另類概念或手法異軍突起;如果導演能投注精力去做得酣暢淋漓,那些完整度與深度問題反而都是次要了。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Af2N3N5rURI
看看導演唯一一部電影前作 "One Perfect Day" (2004) 的預告,大概就知道他想捕捉的是什麼東西:一個怪咖音樂人,可以聽見別人聽不見的,蟲鳴鳥叫與城市噪音都是混亂中的規律,落花水面皆文章,甚至手指都摸得到音樂的軌跡,就等那腦中的靈光以耐心與信心把它拼湊起來成就不凡。看完這舊片預告後,再回頭看看本片 "2:22" (2017),是否有那麼點似曾相識呢?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ZASUECwE-Mg
規律人生,靈光乍現
本片男主角航管員 Dylan就是這麼一個「靈光乍現」的人,電影開頭拍他的生活,拍很多規律的細節、拍很多生動的特寫,隨便一個蓮蓬頭出水或煮咖啡過程都可以這樣栩栩如生,提醒我們許多人生活中的小細節,我們何嘗沒有過這種一個人生活中靜靜看著物體、流水、灰塵、風吹草動、然後靈機一動感受自然神奇的時時刻刻呢?當然都有,只是對我們來說這叫做「靈光乍現」,對 Dylan這個迷戀規律的人來說,則是要將一閃即逝的靈光都好好地挖掘出來,尋找他的 "pattern"。
當然啦,一個以「追尋規律」為起始的電影,通常最後是要以「打破規律」為動力,不拿點生命中的意外來玩玩主角就不過癮了。拍完了 Dylan那孤身一人的家庭生活後,電影也用同樣的細節分鏡手法,拍班機字條牌滑來滑去指揮結案丟到回收桶,勾勒 Dylan完美規律的航管人生,這種完美的 comfort zone 甚至讓他面對生活與戀愛裹足不前,好友們(其實就是同事們,沒別的好友)拉著他享受人生還給他牽紅線,他雖然心理也有那麼點渴望但一點都不想跨出那一步,只想平平淡淡順水推舟。
於是其實已有男友卻還是順著起鬨的女性友人,向大家最愛的宅男 Dylon提出挑戰:一張芭蕾戲票,找個人去,或至少自己出門也好。
http://imgur.com/O38MyOz
四目相投,浪漫的靈光
規律生活中第一個意外,就是兩架飛機相撞,同樣是「靈光乍現」卻是要打破規律的靈光,彷彿感應到那架飛機會讓自己一生從此不同。人生真的不同了,第一個不同是被停職一個月沒事做,沒了規律航管彷彿心理空缺,倒是在生活中渴切地捕捉了其他「靈光」,初次觀察了其他各種水滴、蟲死、差點被撞、女人笑語… 然後一路到中央車站看著 Miltonhurst 等著2:22 發生怪事的生活。
在此電影初次提出這一串事件,尚只是「巧合」,倒是還沒重複出現到讓觀眾發現是「規律」;雖然巧合的出現都拍得像浮光掠影,但我們看「宅男」Michiel Huisman 騎著腳踏車左右逢源的身影就已是處處享受,片段看有音樂錄影帶的美感,與後來的劇情連結起來後才要把世界觀慢慢展開。
跨出第一步看芭蕾,果然是打破規律的冒險,卻也像是冥冥天註定。自己規律長大的身心從未想過的芭蕾(那種蓬蓬群胡桃鉗聖誕舞碼)居然如此美妙直擊人心!心靈開通的時刻與我們四目相投的那人,就是默契的開始,許多人生平行線驀然交會的美妙關係不都是這樣發生的?在此如天仙般的俊男配美女,此片談命運的第一次高潮就如此迷人,Huisman 那怯生生的靦腆深情與 Teresa Palmer 迎接一切的好奇面容與會放電的湛藍眼睛,都被完美捕捉而且精簡呈現了,這場約會正如女主角所說「一頓隨性的晚餐比一生的約會都迷人」。
由於導演帶雙主角拍這場浪漫約會實在拍得太好,恐怕許多觀眾都會對這片投以「浪漫愛情片」的期待。當然這片還是在拍浪漫愛情,只是他的重點仍是切入浪漫愛情的角度,也就是本片要談的「規律」或「命運」這些東西,而不是讓我們看傳統談情說愛心花朵朵開到飽。因此,本片迷人的浪漫大概就兩場戲,第一場是芭蕾到晚餐,第二場是從藝廊約出來中央公園吃甜筒(自助擴音器,要學起來)。在此讓男女主角進一步認識交心,帶出的只是「你是不能跳舞的舞者,我是不能飛天的機長」這些屬於一般凡人喟嘆的「規律」人生,雖然片尾要打破的只有男生的,相當可惜。
http://imgur.com/YZtpmPw
藝廊風景,命運的靈光
浪漫完了,接下來電影全力著重在 Dylan生活中越來越明顯的「規律」,用了相同鏡位找了好多組不同人馬來重複演出。對我來說這片唯一的小缺點,就是電影調性轉變太快,突然間由浪漫片轉為懸疑驚悚片,這對一般重視浪漫或重視驚悚的觀眾來說都是不太體貼的,恐怕只有像我這種重視「概念」還更甚於浪漫或驚悚的另類觀眾比較能適應吧?畢竟本片核心概念仍是貫串的,只是概念帶著我們走完了浪漫階段後進入驚悚階段,然後看 Dylan能不能駕馭驚悚圓滿浪漫打破規律罷了。
談懸疑驚悚,本片切入方式很另類也很美,除了各種「似曾相識」的重複攝影調度之外,還有各種主角視界中的影像疊圖,尤其善用紐約中央車站的黃道十二星座穹頂壁畫,把宇宙星空透過牡羊座連結上主角們的 4/18 命運。
http://imgur.com/SC1sNBD
最美的,還是用紐約當代藝界風景帶領主角,第一場是雙人空中芭蕾配景觀投影,讓兩人在浩瀚的時空流中努力接近;第二場是情敵 Jonas在藝廊放的雷射投影藝術,原來所有當事人心底都念念不忘那一場 30 年前的孽緣;第三場則是廢棄地鐵的「謀殺與死亡」攝影展,片段影像拼湊成一場謀殺,在主角心中預示 30 年前孽緣將成為 30 年後的宿命。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DLJTb7JGZdM
把握乍現,超越的靈光
本片捕捉日常生活中的浮光掠影,投射人們多多少少都有的「規律」之執著,也放出了一個煞有其事卻不完整說破的宿命論,彷彿今生的一切都是前世孽緣,生活中的悲喜都是冥冥天註定。我們的主角 Dylan超出凡人之處在於能捕捉乍現的靈光連接在一起,歸納出了人生的規律,更(自以為)發現了命運的玄機,於是忍痛割捨「為了妳好,我們不能再見面了」,這的確是很多自暴自棄墮落心靈的經典分手台詞。然而面對同一個不可知的人生,Dylan 內疚「我差點害死了你」,Sarah 卻慶幸「是你千鈞一髮救了我」,早已揭示樂觀與悲觀兩種態度,也是兩種道路的選擇。
隨著 Dylan自己挖掘的各種歷史文件,報導指向相愛的兩人會相殺,不願打開信件的家屬只能以淚洗面留下心結;Dylan 這盲目相信眼見規律的人自以為謙遜地信了命運,但願意以另類角度審視命運的 Sarah堅信兩人愛成這樣怎麼可能走向這樣的壞結果?Sarah 什麼也不知道,情急之下隨便亂講一堆可能,只是為了讓情人回心轉意,誰知通通都被她說中了。
打開了信件,仔細看看前世的言語,關鍵還是看自己相不相信這樣的感情會走向毀滅,然後捫心自問自己會不會鑄下如此大錯。只要答案是不會,當然就要衝去擁抱愛,就算那不可捉摸的命運是導向死亡,還是寧可為愛而死也不要毀愛求生。這一路跑到中央車站迎接的最終決戰,並不是 Dylan參透了什麼天機,也只不過就是他相信己心而伸出手而已。最後真相揭曉,他也如前世命運般被開了一槍,但莫名其妙就存活下來喜劇收場。
http://imgur.com/Kxz0PpP
這種安排若以理性的懸疑電影或時間旅行電影來看,是沒有邏輯的莫名其妙,但對本片來說,也不過就是編導讚頌真愛的獎賞而已。當然,電影也可以安排 Dylan即使知道會死還是要去愛,然後讓 Sarah一個人淒苦卻感動地留在人間懷念他,然後安排一個「以犧牲打破宿命」的超自然邏輯?也許,觀賞這片用看類型電影所習慣的「邏輯」來檢視,只是自討苦吃,還不如用感性來切入,欣賞主角的執著、畏懼與跨越,也許更能享受這片。
《2:22》這片植基於生活中的浮光掠影,以及一切令人驚喜或遺憾的緣份,用一個看似有邏輯但也有例外卻都不說破的超自然背景,讓男主角 Dylan以他尋找規律破解天機的旅程,代言一般人理解人生做出抉擇的挑戰。所有客觀條件都不鼓勵的愛,你打開密信面對真心看看,是真愛就愛吧;所有人生歷程中讓你裹足不前而埋葬的夢想,你仔細審視自己的條件再來回視夢想有多認真,是真夢的話想就努力衝吧。
http://imgur.com/TGt5jJs
電影最後把 Dylan的「機師夢」給實現了,有點像是把電影的隱喻給說白,我倒是覺得那迷人的餘韻有一點點消散了,何況只有他的機師夢實現、Sarah 的「芭蕾夢」卻無法實現,實在令人不禁嘆息。當然芭蕾有韌帶斷裂這種一番兩瞪眼的壁壘,不過電影拍男生跨越圓夢、然後女生待在家裡養小孩... 當然在這性別意識越來越前進的年代,我們是不宜斷言否定任何人養小孩的人生不夠精采的,只是在電影的「圓夢」敘事上有點不太均衡。
畢竟這片仍是男主角敘事,自我封閉與跨越都是男主角一人的挑戰,女主角只是來啟發他的繆思女神,結局這樣的處理也算是恰如其分,只是我好想看一次 Teresa Palmer從繆思女神升級為自己在迷惘中摸索奮鬥的主角。嗯,可能她的電眼實在太美、演起有魔法的女神一次比一次令人驚艷,這戲路不知不覺就這樣定下來了吧?當然看女神還是享受,只是希望她偶爾下凡一次在地面打滾也不錯。
http://imgur.com/qBOEUq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