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電影圈自己的諷刺喜劇,好萊塢主題的已經不新鮮了,這回倒是有部法國的,由瑪莉詠柯蒂亞的伴侶 Guillaume Canet自編自導自演,自己夫婦粉墨登場之餘,好多影界友人也都一起來原名演出 herself & himself,整個包裝成一部真人實境秀,儘管我們知道他們實際的生活狀況絕非如此。
電影界的諷刺喜劇,往往有很多題材可以玩、很多亂象可以惡搞,諸如製片的金錢遊戲、走後門關說、和導演上床、黑道分杯羹、毒舌記者與八卦小報、政治檢查與政宣暗盤... 不勝枚舉。不過這部《搖滾救明星》聚焦非常清楚,這一切都不談而只集中火力在單一議題:明星的青春。
http://www.indiewire.com/wp-content/uploads/2016/12/poster_rock-n-roll.jpg
明星佳偶,中年危機
相較於瑪莉詠柯蒂亞在《玫瑰人生》拿下奧斯卡後成為在好萊塢也炙手可熱的雙語巨星,Guillaume Canet 倒是二十年來都一直在法國發展,唯一的好萊塢經驗是久遠以前的《海灘》(還打過李奧納多),台灣觀眾較熟的應該是《敢愛就來》與《近距交戰》,這些也都是十幾年前了。拿這對夫妻自己的星度來當本片切入點相當貼切:同樣進入了四十幾歲的中年,老婆一直都是空中飛人國際巨星,老公則一直留守本土也年華漸老,應該會有點不平衡吧?
現實中 Guillaume事業蒸蒸日上而且編導演樣樣來,不過本片把他們一家描繪成演戲賺錢養家的小中產階級,家住比一般巴黎人大一點的普通公寓,自己煮飯帶孩子還沒請僕傭,會為了爭取好角色戰戰兢兢努力準備、會為了得到好角色喜出望外全家慶祝。電影中兩人年紀大了,瑪莉詠都在接些語言與身段極端的「演技派」角色,當然現實中瑪莉詠的確就是這戲路、本片也自嘲得很過癮,而且還描繪成「青春不再而改接怪角色」的無奈;Guillaume 則開始演傳統父親角色,不過在演女兒的小輩演員 Camille Rowe 一次委婉的評論之下,整個痛點被戳到,開始全片的青春暴走。
Camille 評論了什麼?其實都很中肯,不外就是說 Guillaume年紀已大了不是那種搖滾風,就算他年輕時也不是什麼搖滾風。的確,我們回頭看看《海灘》或《敢愛就來》等等他年輕時的電影,的確從來就不是酷男帥男或猛男型的(Camille 懷想的長輩帥男則是 Gilles Lelouche,有人認識嗎?),向來是演有血有肉的小人物為主,Camille 就覺得這種評論很中肯也沒什麼貶意呀。不過青春不再的 Guillaume聽了就是爆炸,立誓證明給小妹看:我還年輕、還健壯、而且我很搖滾!
http://imgur.com/JgUyTgN
青春不老,浮士德
電影就此展開,笑點與惡搞幾乎都集中在 Guillaume一人身上,看他如何不自量力想裝年輕裝猛男,如何興致勃勃嘗試卻灰頭土臉惹一身腥;搞笑第二名則是太座瑪莉詠,好好自嘲了又是口吃又是跛腳又是駝背的極端戲路、更酸了她擁抱美加市場與多藍還要苦學魁北克法語,連法語觀眾都要字幕才看懂;其餘的製片 Alain & Yvan Attal、演員 Gilles Lelouche 和導演 Philipe Lefebvre 基本上是冷靜有腦負責打臉的朋友角色;還有號稱「法國貓王」之稱的老搖滾巨星 Johnny Hallyday出來一起耍笨自嘲、也有 Ben Foster 出來演有錢是老大等法國卑躬屈膝的美國影人。
說到美國,這片表面上的法國電影圈嘲諷喜劇格局,就漸漸變成國際影圈驚悚劇了,當然啦觀眾也不用這麼嚴肅地看。本片就是個三幕劇,若帶著輕鬆喜劇眼光看,就是前段提出問題、中段發展問題、結尾圓滿解決;但若帶著嚴肅的警世眼光看,卻是前段問題開始、中段問題蔓延擴大、後段則整個崩潰成魔。是喜是悲、是黑暗是光明?Guillaume 就交給觀眾的主觀做決定。
其中,輕鬆搞笑嘲諷最過癮的第二幕,戲份最多時間最長甚至有點冗長,是典型的法國都會喜劇,雖嘲諷不留情但形式還算清淡,彷彿這只是平凡現實中出軌一天的短暫瘋狂、馬上就會回到平常似地(而且處處暗示 Guillaume可以靠拍本片得到救贖)。不過真正令我開始坐直身體目不轉睛的是第三幕,Guillaume 的同名喜劇竟然真正走入魔道難以回頭,玩笑可以開到讓自己的演藝生涯身敗名裂、讓自己與瑪莉詠的家庭土崩瓦解、然後最後一搏力挽狂瀾。
http://www.youtube.com/watch?v=zGgziJmy3sc
↑瑪莉詠不計形象演出席琳狄翁,結合青春執戀與魁北克法語
應許之地,邁阿密?
這第三幕居然還拍了好長,一幕幕都像是全新笑點,卻又一幕幕都令人不忍卒睹,只能咬著牙忍著看、暗暗懇求電影快快結束進入字幕,不過劇情還是很惡劣地繼續演了下去,擺明要虐死觀眾的。Guillaume 最後的力挽狂瀾,身為觀眾到底是該支持還是該反對呢?我都已經搞不清楚了,只有看著事情彷彿時代巨輪推動一般緩緩發生,沒有退路。
電影的風格也在第三幕丕變,從場景運鏡演技化妝配樂等多種元素上,都漸漸遠離前兩幕的法國風、漸漸變成片尾的美國風。最後,新希望居然在美國,還在邁阿密這個最會販賣「青春」的國度,讓全新的青春健美 Guillaume Canet找到事業第二春,連本來對他失望透頂而分居的瑪莉詠也敵不過這青春誘惑,雙雙成為新一代老猛男老辣妹闖蕩美國影集!真不知該仰天長嘆還是鼓掌叫好...
顯然,本片要談的已經不只是細瑣的演藝圈亂象了,而是一個演藝行為的根本問題:人們只愛青春美貌、觀眾只想看鮮肉辣妹、演員們也汲汲營營打造青春... 猶記今年還是去年某位法國資深女演員(伊莎貝雨蓓?)才驕傲地說過「法國電影為年老的生活故事留下了寬廣空間」,不知這個堅持在法國還留下多少呢?中年危機對青春不老的執戀,會讓法國成為新的邁阿密嗎?
http://imgur.com/LusjIX8
《搖滾救明星》以輕喜劇開始,卻走向驚世駭俗的瘋狂結局,也許 Guillaume Canet要控訴崛起中的法國亂象,搞笑嘲諷就全拿自己夫婦兩人開刀搏君一歡。我們在台能看到的法片、能讀到的法書、能聽到的法語音樂,整體都偏向文藝富含哲理,但若有機會去法國真的打開電視與報紙看看,又可以看到完全不同的大眾風景,原來都被台灣的文化仲介體貼地過濾掉了。
當代法國的「青春」執戀到底有多嚴重,國際英語媒體很少提,台灣談法國的文化菁英也很少談,這多多少少令我們看這片時一知半解而難以置信。不過這樣看起本片也許更有一種驚喜感,或是驚嚇感 XD 那也很不錯。本片上映第一週就只有兩廳,連喜樂時代都只有一天三場,有興趣的請把握機會吧,說不定只上一週就沒了(上週的《情留波爾圖》就是)。
http://www.youtube.com/watch?v=uUp8kFQi7l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