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討論] 老師你會不會回來與音樂類型電影

作者: mayafirebird (火鳥的決心)   2017-10-02 11:05:52
基於"教育"、"音樂"等關鍵字所想到的感想。
儘管我覺得"老師你會不會回來"是部不錯的作品,但裡面關於國樂的部分讓我覺得疑惑
原因在於前半段的劇情大多放在偏鄉的教育現場,隔代教養啦、兼多個行政職等等。
雖然前面看起來放了很多線,不過我們大致可以了解這是為了堆疊:"老師你會不會回來"
這句話的鋪排。
但是在那之後.....恩,我覺得整部片的調性好像換了,變得有點像音樂勵志片。
甚至其中有些片段也很類似。這類的片之前有相關的討論文章,最具代表性的大概是法國
的"放牛班的春天"。另外日本的"搖擺女孩"、比較久以前的"真善美"或是"修女也瘋狂"
大概也是走這個風格。這類的故事大概都是講一群不服管教或是散沙一片的人,因為音樂
大家團結在一起,最後取得很好的成績,或者讓生命有不同的轉折。
台灣之前的"海角七號"似乎有類似的走向。不過我記得那時鄧惠文醫師在廣播中談到:
"台灣人最近好像有有一個趨勢,認為就算我們是雜牌軍、就算不需要很努力,只要展現
出很草根的那一面或很自己風格的那一面,我們也可以很好呀"(記得他大概是這樣講)
基本上我是贊同這樣的說法,因為海角七號的劇情鋪陳大概就類似那樣。
但"老師你會不會回來"就不是這樣,在裡面我們可以看到蠻多的練習過程。例如:晨跑、
仰臥起坐、吹氣練習。看到吹氣練習那幕我有笑出來,因為那跟"搖擺女孩"的一幕很像。
當時看到這裡,突然就覺得,哇,台灣也可以拍出這樣質感的電影了呢。
這真的是從"只要我喜歡怎樣都可以"轉變到"只要我們努力,我們就可以"
爽中的第一次比賽,真是的雜牌軍。對手有精美的表演服、合適的樂器、良好的秩序等等
相較之下,他們的初戰就是狀況百出,掉譜、落音等等。不過..我覺得他們表現得算好捏
好吧~至少旁邊我接觸過國樂的朋友也說"還不錯"。
當然,那種只有兩隊的比賽不是第一就是第二。對小朋友來說,第二名是直得開心的吧。
當然,對老師的考績也很重要(這是別的議題)
裡面呈現的一個小地方,我覺得算是很台灣元素吧。有段時間他們苦於沒有樂器,
都舊了或沒辦法修。這時候廟的主委出現了,然後有批牛肉..阿不是,是他有認識的朋友
可以幫忙。可見廟寺對樂團的贊助多重要呀~~~
如果說第一年的比賽只是場美麗的錯誤,那兩後年的狀況就同了。
因為對手沒有參賽,他們直升全國大賽。除了有上次的經驗,知道自己與對手是有距離。
還有就是,在這在大地震後,從原本的破碎、傷痛,到凝聚。
這裡就出現精典的尋人橋段:"班長呢?"或者全樂團到其中一個團員工作的地方要他回來。
另外的精典橋段就是後來因為要幫忙家裡,所以沒辦法繼續練,於是大家更改團練時間。
這些部分有蠻強的即視感,似乎類似的片都會有。
或許對於常看的人會覺得老套,不過這部的鋪排算不錯的了。
由其921作為台灣人共有的一段記憶,那喚起的大家扶持彼此走過傷痛的那段日子。
小倫老師的那席:"當做是為死去的同學的祈禱"(忘了原文)是相當感人。
特別是在編制上仍給死去的阿標一個位置。演奏過程中,最後他的身影走進來,拿起嗩吶
與大家一起演奏。大概這時,演奏的樂曲也變成他生前常唱的"對面的女孩看過來"。
在電影中他唱蠻多的次,有時候甚至覺得有點煩。想說~真是小屁孩。
不過結尾的時候呼應到這段,感覺超讚的。
最後好像沒有特別講名次,不過我想這不是重點。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