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馬尼亞片,雙主角的格局像愛情片、對話與手持運鏡的筆觸又像家庭風暴片。有趣的是台灣的廣告很像情色片 XD 不但宣傳主打「真槍實彈、全裸演出、硬體化射擊」,甚至在海報中不選那張伸手拉一把的、而選另一張全裸躺在陰道上的。不得不說海報選得好,也許可以吸引更多人進來看,而且躺在女體這張「沙發」上又完全符合本片的精神分析主題。
http://imgur.com/HqKDi68
電影主角就情侶兩人 Ana & Toma ,全片幾乎都從 Toma 的視角出發,時間從大學相識如膠似漆、見彼此父母緊張憤怒、女友憂鬱越演越烈、懷孕學業兩頭燒、寶寶事業兩頭燒、到最後猜忌糾結關係破裂... 時間跨距大概有十年吧?電影把時間線打碎了跳躍穿插,用一場心理醫生沙發上的回顧串連起來,但這種心理諮商當然是很意識流地跳來跳去,觀眾也許得靠主角的髮型來辨認時間。
http://imgur.com/wDmru8J
從第一場戲開始,兩人好像還是朋友關係?若無其事天南地北聊尼采,但彼此的眼神看得出來都有情慾在流轉,只是男生是甜蜜地躍躍欲試、女生卻呈現一種莫名的歇斯底里。光看這段、再接著看電影前段幾場家庭戲,處處暗示著這片的性別議題:女主角 Ana出身保守的羅馬尼亞北方家鄉,父親缺席承受罵名、繼父宰制甚至恐怕有性侵、長大了就算遇上正直誠懇的男主角 Toma 卻打從心底到身體難以適應, Toma 雖然本著一種 "me and you against the world" 的烈愛決心誓言守護她到底,但仍然有一種男性的保護欲與掌控欲而難以進入她的心。
http://imgur.com/qW6JwO1
相應地,我們也發現 Toma 雖然表面物質無虞心理也健康強壯,但他的家庭一樣有陰影、他一樣有激烈的反叛,彷彿父親越是鄙棄女友、我就越要守護女友到海枯石爛。儘管一種騎士救公主的浪漫出現在兩人之間,但公主被禁錮之餘騎士一樣在硬撐鎧甲走死胡同。自此兩位主角的心理格局已定:Ana 自小受到禁錮身心失調渴望自主、 Toma 卻一頭栽進為愛付出的控制苦行。當一個是創傷公主、另一個是憤懣騎士時,這種天殘地缺的關係倒是一拍即合。想想許多女生不也視依賴男生為溫馨?許多男生不也視保護女生為浪漫?
http://imgur.com/Y0K364z
當然這種關係不健康、可以短期浪漫卻無法走長久,因此酒氣神父才直言相勸「過去的問題,現在一定要挖出來面對,免得以後再爆發」。此片談兩人關係,是用大量心理諮商的場景去談的,在才部分現代化不久的羅馬尼亞裡,神父就是普羅大眾的諮商;在現代化的首都 Bucharest裡,心理醫生才是中產以上的正牌諮商;而在學生懵懵懂懂的場合裡,連一般醫生譬如信得過的婦產科醫生都可以給點意見並仲介心理醫生;最後,在只有兩人的小天地裡,如海報上的性愛完事後,這躺在對方身上抽離出來談彼此的人生,不也是種諮商嗎?
http://imgur.com/CKLMVXo
本片的初始是創傷公主與憤懣騎士、耙梳人生陰影的取徑是一次次沙發上的心理諮商場景,事實上在靜態部分,包括回憶片段的點點滴滴以及回憶的娓娓道來這兩方面,電影一場場戲都拍得極細膩自然,鏡頭在臉部肢體物件視界之間靈活移動,幾乎可以用來側寫心理糾結的元素都派上用場了。而公主與騎士的人生奮鬥這動態過程呢?我卻覺得電影拍到前 4/5還都有層層堆疊(可能部分觀眾會嫌太長了開始重複),但到最後 1/5卻令人出戲地洩了氣,只能給個 [普雷] 了。
http://imgur.com/CmzJZAD
這故事在時間序列上有個大斷裂:兩人還是學生就懷孕了、一無所有還在掙扎論文與生育,然後生了小孩後 Ana還在心理諮商 Toma 還在努力工作撐持;但下一段馬上跳到孩子大約六七歲, Toma 已經變成沒工作的全職爸爸、Ana 竟然已經完全痊癒、還成為一家大公司(出版社?)老闆!?
http://imgur.com/bcHECQp
這對比當然是強烈,可是實在是超現實,從一個努力重新振作的患者變成大老闆只要這點時間、而且家裡又沒什麼背景?奇蹟不是不會發生,但在正苦苦掙扎的出版業機會並不大,無論如何就算發生奇蹟至少電影也該交代一下吧?完全沒有,就是個編劇大絕,硬要塑造一種「今夕何夕」的唏噓。
http://imgur.com/LCIpDFE
奇蹟就奇蹟罷,能發生奇蹟觀眾都會為主角們慶幸;但主角們面對奇蹟轉變的態度,寫得實在是太八點檔。首先,獨立養家的 Toma 丟了工作,是很老套的「堅持藝術」而違逆主編自毀前程,以一個含辛茹苦獨立養妻小的基層員工來說這實在是太誇張狗血,他可不是那種不識人間疾苦的象牙塔小子呀。再來,最後令兩人破裂的導火線,是超老梗的懷疑偷吃、暗中跟監、毫無溝通、最後落得誤會一場、誤會冰釋不是和解認錯而是一刀兩斷...
http://imgur.com/Tr5SoP8
這種結局實在令觀眾很想「仇女」:一個男人拋棄一切扶持妳一生不放手、妳奇蹟似地飛黃騰達後簡單一句「我不愛你了」?當然劇本的正當理由是 Ana泣訴的「你無法適應我不依賴你」把責任都丟給男人,但電影最後 1/5的八點檔劇本完全無法支持這句結論。這真的是灑狗血,把前 4/5累積起的寫實重量一筆勾銷。當然「男生過度保護、女生渴求獨立」這經典關係是有出現在這兩人間,Ana 歷年也不時對 Toma 的強勢判斷與援手嗤之以鼻覺得管太多,這議題是可發揮的,但絕不是用這種狗血大絕草率了事。
http://imgur.com/LkMpRjp
當然,許多遵循千年傳統的男主外女主內家庭中,男性與女性根本就活在兩個世界;但本片 Ana & Toma 這個家庭,夫妻都輪流擔過父職母職也輪流扛過重擔,正是兩性最好的共同經驗促進彼此理解扶持;但劇本只想走砍掉重練的離婚老梗,一點都不想給兩人挑戰成長的空間。詭異的是,劇本還安排 Ana說了句「我想你和我一起成長」,聽來更是諷刺。
電影最後,回顧這一路的諮商結束,我們大致都看得出來,這部電影想談一種「童年少年青年的陰影累積,督促你撥亂反正走對的路,但你只會走進新的死胡同」的心理命運。的確,我們許多人長大後的失敗,往往都可以回溯到過往未解的心結。只是電影最後的狗血劇情硬是沒支持這理論,卻硬要在最後強塞這理論作為結論。真是可惜,全片一路精緻有感地累積下來,卻在最後功虧一簣。
當然看此片仍是可以享受當下享受很久,甚至最後的狗血結局我們也可以跟著虐心(然後名正言順地討厭一個判若兩人的女主角),只是若要期待電影提出什麼擲地有聲的見解、或期待自己得到什麼心得或啟發?那還是等下一部吧。
http://www.youtube.com/watch?v=315_92dJyr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