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雷] 《你是我的勇氣》- 強還不夠,你得更強

作者: leila (Lizzy)   2017-11-05 21:05:07
◎《你是我的勇氣》(Stronger) - 強還不夠,你得更強
圖文完整版: http://wildflower.pixnet.net/blog/post/32119945
有些時候,「強」還不夠,你得「更強」才行。
2013年4月波士頓發生了馬拉松爆炸案,去現場終點線替前女友Erin(Tatiana
Maslany)加油的Jeff Bauman(傑克吉倫霍),在事件中失去雙腿。
《你是我的勇氣》以Jeff Bauman的漫漫復健路為主題,基本上是又一部傳統
真實人物改編傳記電影,但它獨特之處,在於其真實感幾乎如紀錄片,而且勇
於探討現實的負能量黑暗面,不光只有克服生理障礙等等制式標準劇情。在外
界期待他代表波士頓克服逆境之"Boston Strong"口號的壓力下,他對名氣與
外人眼光的不適應;或是他在對母親及家人的強烈依賴下,他與女友的感情波
動,這些現實問題,透過簡直像在看本尊家庭影片的自然演技,非常打動人心

在爆炸發生之前,Jeff是個被動的存在,他年紀不小,卻很自在地過著青少年
般的生活。他在好市多工作,最喜歡喝啤酒看紅襪比賽。由於他的被動與總是
懶得走出家門的態度,使得Erin幾度與他分分合合。為了挽回佳人,他決定在
這位前女友參加馬拉松比賽當天,在終點線為她加油,卻遭逢人生最大劫難。
於是他又被動地被命運拖拉著走,繼續當著接受端:厄運發生在他身上,家人
與市民把期待放在他身上,醫師把復健的責任擺在他身上,媽媽把裝上義肢的
要求擺在他身上,他的個人故事變成公共財,大家都可以問他、要他分享,
Jeff被動地勉強滿足大家,再躲到自己的窩裡酗酒。在事件前他算是個魯蛇,
在事件後更不知道要怎麼符合別人對他的高期待,甚至還得負責激勵別人,這
對Jeff根本是不可能的任務。鏡頭拍了不少他一個人躲在浴缸或床上的畫面,
或是跟朋友出去時他疏離出竅的表情,許多平常人難以想像的起居困難,以及
這場夢靨帶來的無助、孤單、羞辱、毫無自尊等等感覺,都只能私下獨自默默
面對。他盡量用自嘲去消化自憐,但仍有承受不住的時刻。
電視宣佈炸彈客遭射殺死亡時,家人在醫院歡欣鼓舞好像贏了球賽,沒有人注
意Jeff。路人看見失去雙腿坐著輪椅的他,會對他說「看到你恢復了真好,你
沒讓恐怖份子贏」,卻沒人發現這句話根本不勵志,而是殘酷且機車:他斷了
兩條腿,怎麼看都是輸了,好手好腳的路人卻只把他當成反恐精神象徵、還為
他感到開心,實在有點惡毒。Jeff Bauman的自己不見了,成為一種形象。只
有Erin還看得見他。
但Erin與Jeff的愛情路也艱難無比。Jeff是因為Erin才會出現在爆炸案現場,
這帶給Erin罪惡感與迷惘:她到底是出自愛情還是愧疚感,才想留在Jeff身邊
?如果沒發生這慘事,兩人是否已經分手分得乾乾淨淨了?再加上Jeff的媽媽
Patty(Miranda Richardson飾演)並不喜歡Erin,覺得她高人一等惹人厭,
因此Erin在Jeff一家子身邊更是尷尬。這段過程中,Erin的猶豫,包括在醫院
坐或站在哪兒,心有想法時要不要開口說話,要跟到男友身邊還是不要......
這些不一定有台詞,但觀眾看得出她的心念猶疑與煩惱。
Erin的主要對手:Jeff母親Patty,讓我想到《燃燒鬥魂》(The Fighter)裡面
Melissa Leo的角色。這兩個母親角色都深愛家人,但常常讓人很受不了。
Patty的一生乏善可陳,兒子受重傷她當然痛心,但卻又像天上掉下來的禮物
,讓她難得可以感到驕傲,因此壓抑不了私心,在兒子的名氣之下選擇先滿足
自己的成就感,而非把兒子的需要擺第一。當Erin與Patty兩個女人意見越不
合,從一開始就在人生裡選擇被動的Jeff,變得越退縮,陷入更深的痛苦。他
不想面對或講出自己的立場,只想躲避,但他若想繼續與Erin走下去,就得長
大。Erin沒有被編劇寫成一位沒有自我、犧牲奉獻的聖人。她......就是個真
實的人,有她自私、承受不住的時候。她為這場劫難放棄了工作、離開家人、
將一切停擺來幫助一個長不大的男人,已經很了不起了。她好幾度離開,甚至
曾放著無助的Jeff在馬路上爬,但誰能怪她呢。而這些刺激,讓Jeff終於願意
對兩個女人表達自己的決定。
另一個「逼他長大」的契機,則來自與Jeff同樣失去過些什麼的人。原本Jeff
很不想見在爆炸時救他一命的Carlos。一方面他知道外頭那些不在乎他死活的
人,都想看他與Carlos演出感人肺腑的感恩大戲、想看他們兩個因這次事件成
為摯友;另一方面,只要Jeff看到Carlos,就會想起他生命中最慘的一天。沒
想到見著Carlos之後,對方的經歷與痛苦,讓Jeff從自己的悲劇中抬起頭,看
看別人所面對的又是什麼樣的硬仗,並且在Carlos的啟發下,獲得想要"Make
a better choice."的動力。
還有一次,是在他於球賽擔任開球嘉賓後,在場外遇到一位民眾,跟Jeff說他
軍人哥哥發生的事情,此時的Jeff,一方面心理狀況調適得比較好了,另一方
面也理解到他不是唯一「失去」的人,原來身邊隨處都遇得到這些為著種種失
去而受苦的人們,他終於明白,這些人互相打氣、幫忙是多麼強大的力量,以
及他的「楷模」意義何在。這些跟其他單純把他當名人、說幾句場面話、跟他
要合照自拍的情形並不同。
到最後,他終於又找到如何與人連結、相處的平衡了。他的真實人生與社會角
色及形象,又可以是同一個了。
《你是我的勇氣》處理爆炸與血腥畫面的方式很有格調,不是那種迷戀災難血
腥畫面的電影。Jeff首次清醒面對拆傷口包紮時,攝影焦點放在主角這邊,其
他可怕的部分全離焦,只強調Jeff與Erin的對手戲,而且導演與攝影非常清楚
該在何時讓兩人同框、何時不要;爆炸當時的可怕畫面,在電影前段是模糊處
理,觀眾是在更了解Jeff之後,才看到那場爆炸的細節,同理共感的能力更強
,而Jeff在片中數度回想這一幕,到最後才把細節回想清楚,暗示了他先前還
無法好好面對這樣的恐怖記憶,寧可逃避,直到見了Carlos才願意再次面對。
傑克吉倫霍在此化身為一位傻氣的大男生,面對人生關卡,他的個性令人憐惜
卻也令人挫折。吉倫霍的明星特質讓觀眾很容易支持他飾演的角色,而他的精
湛演技則令觀眾忘記這人是個大明星,雖然我更喜歡他在《獨家腥聞》的演出
,但《你是我的勇氣》裡的吉倫霍同樣應該被各種演技獎項肯定。
不過最嚇人的演出竟然不是吉倫霍,而是影集《黑色孤兒》(Orphan Black)的
主角Tatiana Maslany。她樸實自然的演出,完全見不到任何斧鑿痕跡,幾乎
就像個素人側拍紀實那樣,非常適合本片想要傳達的那種「真」。
導演David Gordon Green過去拍攝的電影類型非常多樣,他在《真實女孩》(
All the Real Girls)這類"mumblecore"作品的經驗,使他很適合用細膩手法
觀察並呈現Jeff Bauman個人心境與親友間的關係,而不是這件事的政令宣傳
色彩(可以說恰恰與《愛國者行動》(Patriots Day)相反)。他明瞭倖存者的
掙扎,絕不是一句順口、動聽的口號可以涵蓋的。現實中Jeff Bauman本人的
新消息更驗證了這點:他與Erin於2014年迎接女兒Nora,幾個月後結婚,但在
2017年宣布分居。現實人生無法收在某個激勵人心的情緒高點,而是永遠不停
止的考驗與掙扎。Erin與Jeff能曾經彼此陪過一段,走過人生的一部分艱難,
這是很珍貴的。但到了下一站,又是新的挑戰,還是得繼續......「更強」。
作者: Maupassant (我住在B-612行星)   2017-11-06 10:47:00
推一個 好文
作者: ping1988 (188)   2017-11-06 13:27:00
我很喜歡你的評論!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