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文版請於連結:http://kevinmoleaf.weebly.com/text/2585444
除了工作賺錢,外勞在台灣的日常是什麼呢?
比起過去台灣正在一步步改善外籍勞工在台灣的福利和制度,例如勞工保險,或繳費健保
制度,甚至延長了可以滯台的時間,和放假跟給薪制度。比起過去對於一些藍領階層或基
層和底層移工的不友善,這些台灣仍然需要空間努力,讓民眾去了解和體會離鄉背景勞動
階層人們的辛苦。達到反歧視的落實性。而電影《台北星期天》則是一部以移工視角的輕
鬆小品,在台灣工作一陣子的諾奧和迪艾斯無意間,在外頭發現被遺棄的紅沙發,決定想
把它搬回宿舍的天台,但是沒有錢的兩人只能徒手抬沙發回去,在這周日的午後,抬沙發
的兩人穿過台北巷弄,語言不通,又找不到路回宿舍的他們,展開了台北奇遇。
在台灣的外籍勞工至二零一七年已經達到六十四萬左右,其中又以印尼籍勞工為多數,而
台灣也有設置移工的電話服務站,以東南亞移工為主要群體,許多外勞聚集的地方常有和
他們國家接近相關的商品和小吃攤,如台中的第一廣場。此外政府和民眾也漸漸的了解部
分一些重要的習俗,如潑水節,電視播放固定移工電台,還有刊物跟相關書店等許多設施
,但最需要改善的還是台灣本地人對於東南亞或是做著底層工作的移工,消除歧視和最初
的偏見。
具體來說,外籍移工其實可以包括很多人,並不是全指特定族群,外籍勞工本意就是指到
另一個國家去尋求更好的工作的人,故其實許多從歐美來台工作的外國人也是屬於外籍勞
工群體內。大家都是因為有更好的機會而離開家鄉到國家以外的地方工作,這也讓往往單
一群體一個人發生的事件,容易招受媒體的放大解讀,並且在發生問題時候,藍領階級和
中低階級的勞工往往礙於語言或文字的不同,往往無法替自己說清楚需要幫助的緣由與話
語,而造成誤會加深。
而電影《台北星期天》是一部暫時拋開移工的悲傷感,而從兩位移工的日常生活和有趣的
對白,探討台北外勞的日常生活,不同於一些移工電影渲染移工讓人悲傷的刻板印象,轉
而以菲律賓兩位移工諾奧和迪艾斯的視角,去帶出他們眼中的台灣到底是甚麼樣子,透過
幽默和衝突,還有各種台灣特有的突發狀況,騎車不戴安全帽的老翁、新婚吵架的情侶,
揚言跳樓的孩子,窮追猛打的女記者,等等,都會讓人會心一笑,也不免突顯出台灣自己
本身的矛盾與另外一種面向。
裡面故事非常簡單易懂,最主要就是享受諾奧和迪艾斯兩個背景完全不樣的移工相互的鬥
嘴,和對於搬紅沙發的妄想,以及各種突發狀況,甚至到最後想念家鄉的心情和呼應最一
開始的移工的情緒,讓整部電影在有趣和小小的諷刺劇中,都還帶著一點點的溫馨與鄉愁
。《台北星期天》雖然沒有講太多移工在台工作的苦痛與困境,但卻扎實的用外地來台的
小人物雙眼看片台灣各大街小巷,有點荒謬卻有稀鬆平常,陪伴我們左右的城市風景。
而當時《台北星期天》要上映時,鮮少店家願意撥放,其原因則是因為怕東南亞勞工會聚
集,場面失控,如今聽起來理由相當可笑,但卻真實的反應過往對於外籍移工的歧視,與
根深蒂固的固定印象。不少來台東南亞人和黑人都指出台灣人對外國的友好僅限於日本人
與白人,對於東南亞人與其他地區的人則是有相對的偏見,台灣在國際上是否真正的達到
友善,還是只是分門別類的親善等級,這點值得我們好好透過輕鬆的移工電影來思考,現
在和將來我們都會面對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