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e meaning of the river flowing is not that all things are changing so we
can not encounter them twice, but that some things stay the same only by
changing.”
Heraclitus: The cosmic fragments
1983 年,十七歲的猶太少年 Elio 和父母在義大利的屋子度過他們的暑假。結石累累的
果樹在熱風中擺腰,波光粼粼的河水帶著阿爾卑斯山的冷冽沁透雙腳,餐桌上有吃不盡的
食物,書桌上有看不完的書,謄不完的樂譜,長日將盡的午寐在息息晚風中醒來。他們在
等待夏天結束的某一天,一位客人悄然而至。
誠然以一部電影而言,《以你的名字呼喚我》的畫面美得不可思議之外,也有令人稍稍遲
疑之處。配樂中我很喜歡 Elio 用吉他或鋼琴演奏的那些片段,那讓 Elio--在這一點
上或許可以直接說 Timothée Chalamet --看起來彷彿生來有一雙彈奏樂器的手;
Oliver 的舞池音樂傷感而熱情,讓慾望靦腆地隱藏在放縱之下;Sufjan Stevens 的原創
歌曲是絕佳的註腳(但歌詞就不必實際出現在銀幕上了),光是主歌前重複和弦作為間奏
便令人心碎;坂本龍一的 M.A.Y in the backyard?和艷陽高照的北義夏日之間的反差很
有趣,但或許不要戛然而止。同樣可以放慢動作的還有剪輯,我不確定斷片式的構成是否
有達到導演的意圖,雖然至少保險整部電影因此沒有一幕有拖沓之虞。改編劇本對於
Marzia 的處理我尚無定論,第二次看完我決定我喜歡這個角色傳達的包容一如 Elio 的
父母,但這條線的剪輯應該可以更充分。
有些細節初看突兀不解,再看卻輕易接受它們成為應然;有些則反之。但無論看過幾次同
樣的感受是,這個故事太過親密,連說點關於它的事都需要勇氣。
Elio 沒有秘密,本來是沒有的,因為他生長在這樣的家庭。初來乍到,幾乎是陌生人的
Oliver 因時差想翹過晚餐便要求他「幫我編個理由」,輕易地劃分陣線。如果那個房間
裡的微塵中後來產生任何巨大的化學反應,我想就是從這一處摩擦開始。
我非常喜歡 Elio 和身邊的人程度不同、模式迥異的親密。性和愛的定義在他身上乍看模
糊,但他的心如明鏡,只有面對 Oliver 時他顯得敏銳、脆弱、恐懼、渺小。除了 “To
speak or to die”,對 Elio 而言還有個持續一生的問題。當他說了、做了、愛了,卻
發現他們之間發生的一切對 Oliver 的意義似乎與對自己不同,他應該將這一切塵封上鎖
,還是假裝它們從來沒有那麼好?有太多熄滅的感情,重點不是為何我們不能努力守護,
而是若注定有一天會消失,那之後的我們該何去何從。
無從知道 Elio 的選擇,但我無法停止思考這件事。
Timothée 的 Elio ,眼角下垂,總是駝背,瞳孔裡彷彿運轉整個世界,美而未意識到美
。若他們久別重逢,我想 Elio 仍舊是 Elio,聰明而被容許驕傲,彷彿心不曾被誰打碎
成片,但他再也不會是當年 Oliver 暫借的房間主人;而 Oliver 甚至會理解,因為
Elio 因此是 Elio。
可能因為自己年紀接近 Oliver,比起 Elio 失去愛慕之人的心痛, Oliver 就這麼錯過
見證一座星系誕生,更讓我覺得可惜。
“If there is pain, nurse it, and if there is a flame, don’t snuff it out,
don’t be brutal with it. Withdrawal can be a terrible thing when it keeps us
awake at night, and watching others forget us sooner than we’d want to be
forgotten is no better. We rip out so much of ourselves to be cured of things
faster than we should that we go bankrupt by the age of thirty and have less
to offer each time we start with someone new. But to feel nothing so as not
to feel anything – what a was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