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吉爾相關影劇這幾十年來據說已有兩百多部?此片聚焦在他擔任首相的最初一個月,正是二戰真正開打的初期,5/09張伯倫下台,5/10邱吉爾上台,一路看歐陸盟國節節敗退淪陷,看邱如何為在戰和之間猶疑不定的英國鞏固軍心,也鞏固自己的戰時領導權。電影與《敦克爾克大撤退》同樣終止在6/04演說「我們將在海上戰、在沙灘戰、在平原戰、在街巷戰、在山丘戰... 」作結,兩片比較欣賞更有感覺。
https://www.heyuguys.com/images/2017/07/IMG_1824.jpg
看此片最搶眼的當然是蓋瑞歐德曼,明顯化了濃妝學全了邱吉爾神態身段與口語習慣,當然歷年很多演員都學過,也往往在唯妙唯肖之餘容易流於機械化模仿。但這回蓋瑞歐德曼是完全可以駕馭這模仿成為狂暴演出,每一場戲往往台詞超多超長又沒配樂,但光聽他聲嘶力竭以一張嘴漸漸把場內輿論與人心給吸引轉向,都是魅力。相對在人前信心滿滿,人後的脆弱掙扎與家人鼓勵也是令人疼惜,雖然大家都知他一定會奮起。
導演喬懷特是很感性的,與其說他要拍一部邱吉爾面對政敵角力整合異見鞏固軍心的政治驚悚片,不如說他更想拍一部振奮人心熱血沸騰的勵志片。這部片若用歷史紀實或政治辯論的期待看,恐怕要失望,因為歷史早已證明邱吉爾贏了(且定論邱是對的),此片只是看他如何堅持不動搖;若用評價邱吉爾歷史功過的批判眼光看,也要失望,因為此片當然是讚頌邱吉爾喚醒人民改造英國甚至帶頭拯救世界,想看邱的黑暗面與陰影也另請別片。
https://image.tmdb.org/t/p/w1920/zXwFJMwvQcJFitP9GcHZvHAHGe8.jpg
喬懷特更是很浪漫的,記得當年《贖罪》他就拍了段長鏡頭的敦克爾克沙灘末日瘋狂,去年我們看過講求真實的諾蘭《敦克爾克大撤退》認真徵調真小船與真戰機拍微觀,今年《最》片馬上給我們看喬懷特會把白堊斷崖千帆齊發拍得如何壯闊。無獨有偶,許多邱吉爾眼界內或眼界外的片段,如開戰首日輕鬆備戰笑語的人們、戰況膠著時慌張避雨的街頭、接到電報仰天無語的加萊四千壯士、地面看著邱老專機的法國小童... 一幕幕都是時代眾生群像景觀畫,一直到地鐵上眾人鼓勵接棒、外部內閣眾頭鼓掌、最後下議院演說滿天花雨光榮出場。喬懷特就是浪漫呀。
喬懷特很重視細節,很強調人與物的關係,老邱招牌的拐杖雪茄酒杯從不離手,更有處處特寫彷彿傳遞首相決心。電影更喜歡從邱吉爾的隻字片語化作打字聲慢慢驅動機械驅動電訊驅動官僚,如身使臂如臂使指。「打字」的細節特寫與音樂搭配是前作《贖罪》一大特色,這集由 Lily James 演打字小姐就像是替邱吉爾思考檢驗並發聲的門戶,一切的「發動機」都從這台打字機開始向外傳達、效應越來越大,終於成功動員了「發電機行動」,更終於由一人決心擴展為全國齊心。
https://cdn.vox-cdn.com/uploads/chorus_asset/file/9722159/darkesthour1.jpg
Lily James這打字小姐很投入,在以情緒反饋首相之餘,每每邱吉爾演說起來她都在旁握緊拳頭背稿子彷彿在題詞,頗有一種《王者之聲》治療師默默在口吃國王背後指揮的情感投入。飾演喬治六世的這回是 Ben Mendelsohn ,比引人疼惜的柯林佛斯更有仰之彌高的王者架勢,嘴上說怕邱吉爾其實更像邱吉爾怕辜負他怕沒做好,片末國王拜訪鼓勵讓遍體鱗傷的邱都活了回來!
http://www.kinoteka.pl/cache/r800x600/files/movie/photos/1714003362-4.jpg
電影大致的邱吉爾奮鬥過程,以面臨一個四分五裂的保守英國政壇開始,一路主要敵人是繼承綏靖堅持談和的 Halifax,初始挑戰就是雖下台但仍舉足輕重的張伯倫,看他願不願意拿出手帕挺他一把;這奮鬥到最後是一系列熱血疊加的角色接棒:妻子鼓勵、國王肯定、人民認同、外部內閣鼓掌、戰時內閣同意、打字小姐備稿、下議院演說一呼百應、張伯倫終於拿出手帕,完美結束!英國終於展開獨立抗納粹一年的「最黑暗的時刻」,當然也是最光明。
看電影這樣熱血沸騰結尾以最高規格讚頌邱吉爾,儘管一幕幕都有點誇張完美像是一場慶生會。看過喬懷特前作我們不難知道,電影就算是有道德辯論,也會是用最感性最華麗的方式席捲而來的。不過這就是我們看這片所應期待也應該放鬆享受的,多去思考批判它缺乏驗證或過度樂觀反而煞風景了。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4pNOCzV5jG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