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雷] 今夕何夕 Ce que le jour doit à la nuit

作者: mysmalllamb (小羊)   2018-01-12 03:15:31
法文片名:Ce que le jour doit à la nuit
英文片名:What the day owes the night
陸譯中文片名:今夕何夕
年份:2012
http://fr.web.img5.acsta.net/medias/nmedia/18/91/71/02/20159308.jpg
這是部法國電影,卻不是藝術片或文藝片,而是規格完整的大時代戰火愛情片,改編自阿爾及利亞法語作家 Yasmina Khadra 的同名小說。這類電影台灣有上過最有名的大概是談越南 1930-1954的《印度支那》,老影迷應該也不會忘記珍瑪琪與梁家輝的《情人》。不過雖然全球知名度不如英國與西班牙高,法國殖民地也是遍佈全球的,值得一拍的海外殖民末日題材到處都是。
這部 2012 年的法國電影《今夕何夕》就談最接近法國家門的北非殖民地阿爾及利亞,年代和《印度支那》談的 1930-1954完全吻合(還更多談了些後話),也請到了《印度支那》的法國小生文生裴瑞茲來演法國殖民者長輩,也一樣談殖民的雙重認同與撕裂的愛,不過此片的主角不是法國人,而是阿爾及利亞人。這種殖民認同撕裂主題電影的主角,積極說來總是異文化融合的橋樑,但消極說來總是異文化衝突的犧牲者,很遺憾,本片與原著小說就是在談後者,盪氣迴腸又撕心裂肺。
看這種戰火愛情片當然要看俊男美女,老帥男文生裴瑞茲就不用提了,不過他在此片只是長輩配角而已。電影有一位阿拉伯男主角與折磨他的三位法國女主角,老女主是《霹靂煞》安娜芭麗瑤,拍攝時年逾五十竟能發揮比年輕更恐怖的美麗誘惑;年輕女二是《美麗誘惑》與《雙面愛人》Marine Vacth,演起熱情與絕情的翻臉比女一還強一截;年輕女一則是《百劫紅顏》Nora Arnezeder,演技深度稍弱些,但作為全片唯一狠愛到底的角色,倒也是單純火烈得令人心動。
https://imgur.com/jFhhYwI
法屬阿爾及利亞,今夕何夕?
電影工整地分三部分,聚焦一個阿爾及利亞土生土長的農民男孩 Younes 。第一部分談 Younes 如何跟著阿爾及利亞父親在殖民時代下如何受狐假虎威的本土殖民掮客欺凌,家破人亡,只有投靠跟著法國殖民力爭上游保得一片靜謐角落的叔叔,改取了法文名字 Jonas;第二部分談 Jonas長大成人,結交了法國好友愛上了法國情人,一整個過著法國殖民者文化,心底那阿拉伯心卻蠢蠢欲動;第三部分談阿爾及利亞獨立戰爭,Jonas 阿拉伯心終於找到出口之餘,卻也無奈剪斷那依依不捨的法國紐帶。
男主角 Younes/Jonas 這深情壓抑的悲劇少年,由法國摩洛哥裔演員 Fu'ad Aït Aattou擔綱,他才是本片遠遠超越文生裴瑞茲與三大女主角緊緊掌握人心的帥男!同時阿拉伯小演員 Iyad Bouchi那眼神中藏不住認同之疑與憤懣之火的素人演出,也為整片前三分之一打下堅實基礎。從小朋友屢遭大變卻一滴眼淚都哭不出來的童年,到恍若無事過著法國青年浪漫人生的青少年,我們都知道那壓抑心底的吶喊終有一天會迸發,就算忍到中年甚至忍到老年都不會消失。
電影的服裝場景等製作設計品質也是個重點,拍出了阿爾及利亞陽光藍天下最美麗但走進街巷卻最絕望的景觀,從殖民時代極端對比的草原麥田到工商軍港 Oran ,再到如田園詩畫的葡萄酒小鎮 Rio Salado/El Malah,每個場景搭配生活點滴都訴說了男主角難以割捨的愛,再配上《交響人生》猶太裔法國作曲家 Armand Amar基於童年摩洛哥成長背景奠定的阿拉伯風配樂,一首首在草原在風中在城市街巷唱起來,都訴說著男主角代言阿拉伯與法國認同撕裂的時代悲歌。
https://imgur.com/6jB01qd
白天笑語,午夜夢迴
電影標題直譯成中文是「那些白天虧欠夜晚的事」,白天顯然就是挺起笑容示人的表面生活,黑夜則是午夜夢迴心底壓抑不住的吶喊,在 Younes/Jonas 身上顯然白天就是他已經順利歸化如魚得水的法國青年生活,黑夜則是他童年經過家破人亡卻強迫自己拋在腦後的過去,而這過去對悲慘生父來說雖然只知道怨嘆老天,但對受完整教育的他來說越來越清楚這是殖民時代的國族與階級問題。電影中許許多多法國換帖兄弟與法國紅粉知己都想撫慰他,但沒有一個人能懂,他總是只能在大家開開心心時自己一個人離群索居耍一下孤僻。
Younes 童年被失意父親送到得意叔叔家,早在心底就種下了憤懣的火種。父親是傳統阿爾及利亞農民,世世代代敬天愛土擁抱傳統文化,一直有阿爾及利亞民族女英雄 Lalla Fatma不屈不撓抵抗法國入侵的傲氣;叔叔則是大時代下隨波逐流的阿爾及利亞新世代,負笈法式大學走進法式大城開起法式藥房當個法式中產階級。這叔叔一直願意在時代下委屈求全並渴望回頭帶家人過好生活,但硬氣的爸爸硬是反對到底,就算殞落到貧無立錐也只送了兒子 Younes 託給這叔叔照顧,自己和妻女則就算是死也不低頭。這傲氣 (pride),日後還會激發叔叔,更會激發長大的 Jonas。
這新家,是個跨文化混成家庭的榜樣,叔叔 Mohamed是阿拉伯穆斯林(電影還很強調他一定要身穿法式西裝又戴阿拉伯人傳統紅帽),嬸嬸則是生在阿爾及利亞的法國殖民天主教後代,對阿爾及利亞人來說是「外來黑腳」pied-noir (正如法國人如此稱法國內的阿爾及利亞移民)。這跨種族國籍宗教的跨文化戀情,儘管兩人攜手一生是人生至樂,但壁壘分明的兩個對立文化就是要他們當羅密歐與茱麗葉,永遠開革出家門。此片 Younes/Jonas 念茲在茲的不外是「愛」,但這愛在叛逆的長輩身上早已受到時代的詛咒,Jonas 都暗暗記在心裡。
https://imgur.com/DToCr2v
擁有所有愛,卻無能愛人
電影後段由女一提起了一本法國小說 "Le Cheval blanc",談一個「擁有所有愛,卻無能愛人」的白馬王子,由女一拿來控訴男主角 Jonas真是再貼切不過了。Jonas 擁有阿爾及利亞與法國之愛,擁有伊斯蘭教與天主教的賜福,如果他擁有可以積極超越的人格自能成為兩個異文化的橋樑,但若他沒這超越人格反而會被兩個異文化撕裂,裡外不是人。
Younes 從小面臨試煉第一關:愛爸爸、還是愛叔叔?這第一關就沒能好好過。他被叔叔敞開雙臂擁抱之餘,卻被爸爸含著眼淚嘶吼著推開,就算他身為小朋友想幫爸爸貼補家用也反而挨上一頓打罵。不只爸爸,他當了叔叔家的少爺後也不忘回貧民窟探視母親與姊姊,但母親也絕望地推開他「你的光明未來在那裏,別回我們這絕望底層」。與父親的最後一眼,竟是眼看父親酗酒墮落倒地後負氣走人;與母親和妹妹的最後一眼,則是莫名地被推開還不准回頭,下次聽到消息時已是身陷戰火死無全屍(電影順便控訴了二戰初期英國殲滅法國海軍的「凱比爾之戰」)。
長大的 Jonas面臨試煉第二關:愛法國人、還是愛阿爾及利亞人?童年時 Jonas就因阿拉伯人身份曝光後被法國同學排擠,本來差點要愛上他的法國女二 Isabelle 知道他的國族身份後激動落淚厲聲控訴「你這騙子,我們家是不能愛阿拉伯人的」。當然人都是可以愛無壁壘的,童年的霸凌男孩與絕情女孩,只要 Jonas伸手表現一次義氣,長大還不是都成了他一生的摯友?只是法國友人們還是歧視欺侮阿拉伯人不手軟,只在面對 Jonas這好友時刻意忘卻他的阿拉伯身份而已。這衝突,Jonas 也都看在眼裡記在心裡,一心慢慢認為兩邊兼顧的大同之愛都是不可得。
長大的 Jonas面臨試煉第三關:愛媽媽、還是愛女兒?Jonas 的戀情造化弄人,他童年兩小無猜彼此暗暗相許一生的是女一 Emilie ,但與 Emilie 兩相分離長大成人後的性啟蒙,卻是中年貴婦 Madame Cazenave,性啓蒙動了真情後才知好死不死她是青梅竹馬 Emilie 的媽媽 XD 電影這樣安排是有點太刻意地虐心,不過這敘事正呼應「兩邊對立不可兼得」的愛之困境:這位貴婦媽媽帶著 Jonas在天主教堂裡立誓絕不可亂倫犯罪,母親與女兒吃了一個就不可以吃第二個,否則會下地獄的,就算不下地獄我也會跟我女兒說 XD 於是 Jonas再次陷入「想愛卻無法愛」的困境。
https://imgur.com/1MXlDDq
愛情,就是跨文化認同
電影表面上在第二部分談了最大篇幅的風花雪月,一直上演女一 Emilie 如何不顧一切拼死愛 Jonas(甚至不惜跟所有男性好友打情罵俏,吃遍本片帥男們),但 Jonas卻謹守著諾言與禁忌,一次次把明明自己也很愛的佳人冷冷推開。面上推開推久了,心裡有多愛都是白搭,正如 Emilie 控訴「你若離開我,就是不愛我」。這 Emilie 也是個不顧一切的愛情化身,卻遇上了認同撕裂化身的 Jonas,這一生欲拒還迎的遊戲玩累了,心也死了,最終什麼都沒有。童年幾乎可說是私定終身的一朵玫瑰花,就讓「無法愛的白馬王子」老年展信看著乾燥花瓣枯黃飛走,多遺憾?
而電影內裏,還是在談法國殖民末日那勢不兩立的認同撕裂,和愛情中勢不兩立的禁忌兩相比照,那孤傲絕望都是一樣的。電影第三部分,終於拍到了法國殖民末日,阿爾及利亞獨立戰爭從 1954 打到 1962 ,終於把所有其實生於斯長於斯的法國殖民後代全部趕回(那只在新聞上看過或只旅遊過的)法國老家。法國人灑著眼淚打包行囊前進陌生的法國,阿爾及利亞人揮著國旗歡呼吶喊,卻接收一片趕走法國人後抽走產業也抽走文化的荒廢土地。殖民有初代繼承下來到新代的罪惡,但也有新代走出來的善果,一刀兩段圖個民族傲氣 (正如主角父親的 pride) 背後代價多慘重?
電影結局,一生都想愛 Emilie 卻一次次都不敢伸手的 Jonas白髮蒼蒼年老了,他那一生都愛著法國朋友與法國文化但在獨立革命後過不了關只能選邊站的民族情結,終於跨出門檻解了結,第一次踏上了法國土地也第一次重訪少年舊友。畢竟如法國老友們說「朋友是一輩子」,也如青梅竹馬 Emilie 的理想「一生只愛一次永不變」,儘管小格局的個人愛戀遺憾了,大格局的國族認同終究得到了解結:我是阿拉伯人,也是法國人,只要能夠轉念一想,異文化撕裂何嘗不能是異文化橋樑呢?
https://imgur.com/qTQK6iq
很久沒看這麼傳統的電影了,有阿爾及利亞美景與阿拉伯民族配樂,有盪氣迴腸賺人熱淚的愛情故事,有緊跟歷史民族的大時代悲劇,有傳統異性戀浪漫的男性情誼與青梅竹馬。此片雖不是什麼演技高超或表現手法獨特的影展熱門作品,卻是法國文化歷史題材電影中不可跳過的一環,此片也真的用最完整精緻的規格在各層面努力拍出了,儘管演員們的演技並非一流,但鏡頭有把他們的美好時光點點滴滴都拍得生動迷人,少用口語而多從身段側寫大家的心境,每個人心裡多多少少都住著一個認同分裂的 Jonas,只是大家走上了不同道路,這大時代集體圖像才完整了起來。
此片是 2012 年作品,在台灣好像是沒有上映,各種 DVD或藍光等產品在台應該也都沒有。不過外國有藍光與 DVD,亦可於 iTunes 線上付費觀賞,如能看英文字幕應無問題。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zEiTnJZgats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