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想一個很大的問題是:
韓國沒有「國家認同」的問題,所以他們相對容易檢視、反省「獨裁政權」。
台灣有「國家認同」和「族群」的問題,
任何反省「轉型正義」的題材,
直接和後續的統獨立場,以及現行政黨的利益掛勾。
這使得在台灣要處理相關題材,會更困難。
民眾很難買單,因為害怕這是一個只幫「特定立場」說話的電影。
當然,有的時候,不是導演、編劇特意要這麼做,
而是導演自身也沒有做過足夠的功課。
再來,在台灣拍這種片,即便導演編劇自身做足了功課,
電影一旦涉及行銷的問題,不免就會有政治人物,想要來沾光、刻意誤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