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偏好雷] 《12猛漢》 槍與馬,東與西

作者: grafishbanet (鬼廢墟貝內特)   2018-01-19 18:29:37
網頁版文章:
http://www.movier.tw/post.php?SID=136164
《12猛漢》 12 Strong
槍與馬、東與西,衝突?還是合作?
by XXY
《12猛漢》電影描述了2001年美國因911恐怖攻擊事件後,發起對阿富汗塔利班政權的戰
爭,也是近20年來反恐戰爭的開端。最初美軍派遣的「綠扁帽」美國陸軍特種部隊,以克
里斯漢斯沃飾演的米基尼爾森上尉為首的12人小隊,被派遣至阿富汗北方的馬扎里沙里夫
城市附近,與當地的「北方聯盟」民兵合作。片中有非常多的篇幅描述了有關美軍如何與
阿富汗民兵合作,在互相不了解、互不信任的情況下,一步步收復塔利班控制下的城市。
故事的重心放在雙方如何取得信任,如何在阿富汗這片土地上戰鬥,就劇本的概念發想來
說,是近期我看到的類似題材電影中頗新鮮有趣的故事。
就電影前期宣傳上,主打了《雷神索爾》克里斯漢斯沃、《夜行動物》麥可夏農、《蟻人
》麥可潘納等明星飾演綠扁帽部隊成員;並拿著現代化的美軍武器裝備,騎著馬和阿富汗
戰士一同戰鬥的畫面,確實也讓人感到好奇。這不免讓我想起席維斯史特龍在1988年演出
的《第一滴血第三集》,藍波與阿富汗民兵對抗蘇聯入侵,甚至還出現藍波用弓箭射下蘇
聯的雌鹿直升機、騎馬對抗裝甲車等誇張情節。諷刺的是,藍波當年協助的這些阿富汗民
兵正是之後美國頭痛的塔利班之前身。由此可知,在處理這方面的題材製作方須要小心處
理這個敏感的民族問題,一方面也需要顧慮到美國國內的感受。就我個人而言,電影整體
將劇情聚焦在綠扁帽這群軍人,並將主觀視角從這些美國角色人物出發,算是在這個選邊
站的局面上,還是選擇了站在美國主體。
電影129分鐘的片長裡,交代了美國為何出兵攻打阿富汗的理由。同時也清楚交代了美國
在阿富汗戰爭初期所面臨的困境。不可否認的是,電影在戰爭場面的呈現、軍人們如何在
這險惡的地形中戰鬥,以寡擊眾的不平衡作戰狀況下執行先遣作戰任務,電影仍保有非常
大的娛樂性。而片中不時出現的笑料,在東西文化衝突上所產生的尷尬對話,也讓本片在
故事敘事上增添不少輕鬆活潑的氣氛。這讓我看完《12猛漢》後的感受是飽滿而且豐富,
也不免讓我讚賞傑瑞布洛克海默仍保有敏銳度極高的商業嗅覺,獨具眼光的取材,以及票
房製片上的功力。至於這個丹麥籍的新銳導演-尼可拉佛格席,在首部執導的電影便交出
如此精彩的成績單,也是讓人期待他之後的發展潛力。
而幾個演員的表現,在體力或是角色詮釋上都有不錯的表現。克里斯漢斯沃所飾演的主角
隊長,在面對缺乏實戰經驗的情況下帶領弟兄與阿富汗士兵交涉;以及麥可夏農所詮釋的
老兵,面對家庭與夥伴間的抉擇、在戰場上為國家出生入死的使命感也讓人感動。軍人們
為了執行任務而堅持奮戰到底的精神,在片中有非常大份量的描寫與演出,是我個人喜愛
這部電影的地方。
但我必須說,《12猛漢》電影的優點不少,但缺點也不少。前段大篇幅描述軍人們拋下原
本的退休生活,亟欲重返軍旅的行為讓人感受到美國人醜陋的報復心理。在看起來腦衝又
不理性的情況下,美國出兵攻打阿富汗的理由,就在這樣看起來搖搖晃晃的立足點下展開
,著實令人捏了把冷汗。而永遠的配角-威廉菲德內爾所飾演的指揮官,大光頭的造型令
人出戲外,那副自豪又自傲的嘴臉,彷彿讓人看到了美國人粗枝大葉又腦衝的醜陋形象。
種種無意間透露出大美國本體思考的橋段,彷彿粗糙的朽木在怎麼磨光,還是有所小缺陷
。雖然大整體的劇本故事不受影響,也縱使劇本的故事將重心擺在美軍與北方聯盟的軍事
合作,這種極力修飾下的劇情就端看觀眾們如何看待了。
人並非完美,戰爭也不可能有絕對的對與錯。正如同《12猛漢》,電影也不可能有完美之
作。這部電影問題並不是出在作品本身、或是演員表現、或是製作團隊,而是電影上映後
,我所好奇的,是到底能夠帶給各國觀眾什麼文化思想上的影響?美國觀眾怎麼看?台灣
觀眾怎麼看?阿富汗觀眾怎麼看?全世界到底怎麼看?
美國與阿富汗間的戰爭,從2001年到今日仍持續發生衝突。《12猛漢》整部電影給我的感
覺,像是畫了個大餅藍圖,確實也成功做出了一塊大餅,但大餅給我的感覺是飽足感,但
不至於感動。美國人到底有沒有在這樣的衝突下好好反省?有沒有在911事件恐攻後學習
尊重他人?這並不是像電影裡面說出:我會讓這些傢伙變富翁。看起來了解對方的文化思
想是什麼,但骨子裡還是希望你們這群人乖乖就範。以眼還眼、以牙還牙的事情,真的要
追朔?我想永遠追朔不完。
阿富汗這個國家,似乎近年來給人的印象是美國遭受911事件後,第一個反恐戰爭針對的
國家。恐怖份子、蓋達組織、塔利班、或是賓拉登,這幾個耳熟能詳的名詞,似乎也已經
和阿富汗這個國家劃上等號。受近幾年關於反恐戰爭的電影題材,身處在台灣的我們在這
場打著反恐大旗的現代聖戰裡,面對民族仇恨,或是文化上的衝突,我們總是帶著一種矛
盾的心情看著這整起事件。反恐戰爭似乎與我們息息相關,但同時又感覺到戰火在遙遠的
天邊。就反恐行動中的美國對阿富汗戰爭,我們多半靠著影視作品、國際新聞像是拼圖般
的拼拼湊湊。但除了戰場上發生的衝突,不論是美國人、阿富汗人、甚至是參與這場戰爭
的人們心中,一定多多少少留下不可抹滅的創傷。
在短評的最後有這樣無關《12猛漢》的牢騷,似乎也在阿富汗戰爭開打至今的近20年裡,
不斷被好萊塢電影轟炸下有的感觸。《12猛漢》對我來說,我不期待看到有太多渲染恐怖
與正義兩者的對立,也不期待看到有太多吹捧英雄主義的片段。我反而期待看到的是美國
深入這個自古以來,東西南北方各大帝國交界的兵家必爭之地,如何在世代更迭的情況下
仍保持著民族自傲,保有伊斯蘭文化的傳統,於民主化、現代化的國際局勢中自處。在面
對這代表外來入侵的12個人,如何相處、如何交流,這才是《12猛漢》這部電影所應該要
傳達的核心價值。可惜的是,我看到的是如同《逃出絕命鎮》中那種自以為沒有種族歧視
的關懷之情,實際上仍是利益導向的交友關係。縱使最後字卡寫上主角尼爾森上尉,與杜
斯塔姆之間的友情仍持續至今,但缺少深度的著墨實為可惜之處。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