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文來源:
https://derdan.pixnet.net/blog/post/47758779
好萊塢很愛取材二戰期間真實事件,《最黑暗的時刻》也是其一,它用幾近90%的篇幅聚焦
在英國首相邱吉爾身上;但從不到千萬台幣的票房看來,台灣觀眾對這冷僻嚴肅的歷史題材
,尤其幾乎沒有槍炮爭戰大場面,似乎不太感興趣。但如果說,這片就是《敦克爾克大行動
》另一篇章,其實可以連著看,或許能增加一點窺奇感。
對比《大災難家》中詹姆斯法蘭柯將好萊塢史上傳奇怪咖湯米維索模仿得維妙維肖;邱吉爾
已經進入蓋瑞歐德曼體內,尤其邱吉爾在西方是舉世聞名的偉人,要扮演他的壓力之大該會
讓一般人產生圓形禿。
雖然我跟邱吉爾不太熟,加上每次看蓋瑞歐德曼在不同電影都變成不同人,等於也很不熟;
於是看《最黑暗》時,我根本忘了歐德曼長什麼樣,加上他增肥又每天上鏡前耗3小時接受
特殊化妝,我覺得銀幕裡就是邱吉爾。
不像《老娘是譚雅》用了特殊手法來拆解那真實人物;《最黑暗》僅只流暢地以事件本身的
壓迫來推進,電影本身其實並沒有太驚豔的出彩,唯一亮點就是歐德曼。即便,絕大多數他
都在密閉空間裡,臉的位置總在灰暗陰影下,導致燈光師也許沒太多事做,讓角色壓縮在「
最黑暗」之中;而且編導並未把他塑造出貴族、首相、諾貝爾文學獎得主該有的光鮮亮麗,
也未用力歌頌,反倒露骨地呈現一位雪茄不離身、每天起床開始喝酒、午餐喝、到深夜還在
喝的老頑固。
《最黑暗》的劇情就從「敦克爾克」撤退行動之前切入,邱吉爾臨危受命接任首相,首當其
衝是面臨二戰當下,希特勒率領的德軍步步逼近、橫掃西歐,英軍節節敗退的危機。其它盟
國逐一戰敗或投降,但邱吉爾堅決不妥協,決心奮戰到底。最後下令前線徵用大量民船,輔
以空軍支援,進行敦克爾克大撤退。這些史記早都不是新鮮事。
但看點就在這決策之前,邱吉爾如何面對戰時內閣成員不斷反對質疑他,數度當面振耳嚴厲
地批判他,逼他該妥協去與德國和平協商,以免英軍全面覆沒,甚至暗自籌畫將進行不信任
機制推翻他。於是你看到暴躁的邱吉爾強而有力地拍桌咆哮回擊,震震有詞拋出他信念:協
商將會替人民帶來更可怕的未來。他的怒吼之帶勁,讓我覺得他隨時可能高血壓中風或心臟
病發作。
歐德曼把印吉爾私下焦躁、指揮幕僚的暴怒、面對質疑的霸氣,偶爾在太太前的軟柔,甚至
一度陷入天人交戰、自我詰問後的惶惶不安,詮釋得太活靈活現;尤其幾場戲,連他自己都
開始動搖是否做了最好決定時,他放低聲量,我注意到他的嘴唇,在顫抖,那是歐德曼花了
1年觀摩邱吉爾影片及資料所汲取而來的投入。
這絕對是蓋瑞歐德曼目前為止最精彩的大銀幕個人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