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黑暗的時刻 (Darkest Hour)
這是我第一次去誠品電影院看電影,最大的感想是椅子和旁邊座位連動,剛好坐旁邊
的觀眾又動來動去,很干擾!再加上交通對我來說也不是很方便,下次除非有特別原因(
例如想看的場次只有那裡有,或想順便去松菸逛逛),不然應該不會特別想去那裡看吧。
故事背景是二次大戰,故事內容是邱吉爾上任首相後所面臨的一連串挑戰。聽起來是很生
硬的主題,但電影本身並不會讓人覺得無聊,會讓觀眾從邱吉爾的視角,跟隨著他的情緒
與思路一同前進。我對於二次大戰歷史雖有興趣但沒什麼涉獵,對於邱吉爾的印象大概也
僅止於歷史課本中那張開羅會議的照片;但這部片看到後半我會跟著一起擔心後續發展,
看完之後有點後悔去年沒有去看<敦克爾克大行動>。
============================
哈囉我是分隔線,以下有雷。
============================
在精巧的化妝技術與劇情的用心安排下,蓋瑞歐德曼真的把邱吉爾這個角色詮釋得很棒。
在家裡他就是個邋遢的老先生,大白天就菸酒不離手,挑剔又難搞的個性不知道嚇走過多
少打字員或其他僕人,甚至搞到家裡破產。然而當踏進政壇,他就搖身一變成為了另一個
人。他眼光卓越,敢於負責,不怕得罪人,對於事情自有洞見。當然最重要的是歷史證明
了他的洞見是對的,不過在事情當下真的很難判斷主戰派與主和派究竟誰對誰錯呢。
和法國的浪漫不覊相比,英國的一本正經style其實也別有一番魅力啊。他們說話時的神
情、腔調、服裝、走路姿勢;以至於那種拘謹的英式幽默,穿插在片中邱吉爾每一個思考
、困惑、沒自信、憤怒、碎念或是慷慨發言的時刻,真的很有趣。從小時候看的福爾摩斯
與克莉斯蒂偵探小說,都可以感受到那種英式style的趣味。(畢竟兩個國家都沒去過,
只能從文字和影視作品去品味QQ)
特別想講一下戲裡的兩個女性角色。打字員萊頓小姐長得漂亮、工作認真且富有感情,是
個典型的英國淑女。然而她戲份雖多,但比較像是為了推動劇情需要而存在的花瓶;對觀
眾而言這個角色並沒有太多靈魂存在。相反地,邱吉爾夫人雖然戲份不多但教人印象深刻
。面對投入於工作遠多於家人的丈夫,她雖然寂寞,卻仍盡力扮演好妻子的角色。相較於
在家裡不修邊幅的丈夫,她永遠完美裝點好自己的外型;此外她也是最理解丈夫的人,懂
得在丈夫失意時給予鼓勵,發怒時適時安慰;甚至在他對自己的做法缺乏信心時點出他的
盲點。這個角色的智慧完全不輸給邱吉爾,可惜在那個年代的女性只能把智慧用在相夫教
子上面。(嘆)
另外幾個角色也塑造得很成功,例如怯懦觀望的張伯倫,以及暗藏野心的哈利法克斯子爵
。當然還有國王喬治六世也是個很討喜的角色,最後那一段是怎樣,英劇不腐一下不行嗎
?(稱讚意味)
尼可遜准將那場戲雖然短,但是從他對士兵的一句句關懷,到他看到電報內容,仰望著天
空,是真的拍得極好!完美無比!QQQQQQ
看這種歷史電影,我也會好奇究竟哪些是真實成分。據說很多事件轉折、角色主張甚至台
詞都是有考究的,而最後那段演講的確慷慨激昂極富感染力。但是連地鐵那段也是嗎?
整體來說,這部電影雖然好看,但也有點像是國力不如當年的英國所拍的精神自慰片。但
其實自慰片也沒什麼不好,台灣拍的自慰片有少到哪裡嗎?<阿甘正傳>不也是美國自慰
片嗎?自慰就只是一種欲望的正常發洩,人人都有自慰的需求,沒有必要把它妖魔化啊。
(不是在說電影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