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辜的人總是受難,但這個世界,相較於憤怒,卻總是更在意「受害者該有的樣子」。
台詞一針見血,關於歧視、關於漠視。
「警官,最近折磨黑人還開心嗎?」
「現在,你得說折磨『有色人種』。」
「趕走十個種族歧視的警察,只會剩下三個討厭玻璃的。」
「你知道嗎神父?在新的法律裡,同個幫派的人,即使捅別人的不是你,你也一樣有罪。
你們這些在教會裏吃香喝辣的傢伙,跟幫派也差不了多少。當你只是上樓抽根煙的時候,
樓下的人正在孌童。但你也是一份子,你同樣有罪。」
三位主角的人物設定、演員的演技跟和彼此交錯的火花都精彩萬分。
媽媽Mildred在眾人和惡意面前總是堅定強悍,在火焰吞噬告示牌的時候才終於吶喊出聲
。
癌末的警長Willoughby面對Mildred的指責,卻選擇和她站在一起,甚至到死後,還透過
預付看板租金的方式幫助她。
Woody Harrelson的戲份雖然不多,他給每個人的遺書卻讓我哭了好幾次。
最令人驚喜的當要是警察Dixon。原本的他是個充滿歧視、濫用職權的打混警察兼媽寶,
在被開除、失去一切後,被前同事通知回去拿Willoughby給他的信。
只有Willoughby願意相信他會是個好警察。受到感動的他,轉身卻發現警局被火勢包圍。
他決定,帶著Wildred女兒的案件紀錄,冒死逃出來。這一刻,他終於像個警察了。
慘遭火吻的Dixon,在病房遇上被他從二樓丟下去的廣告看板老闆Red,滿心羞愧的他卻從
繃帶包圍的眼角,看到Red幫他倒了一杯柳橙汁。
不論Mildred和Dixon最後是否決定殺死並非兇手的另一位強暴犯,這都不重要了,在和自
己、他人和解後,他們已經獲得了某些程度的救贖。而那些懷著無端惡意,執行不存在的
正義之人,卻永遠兀自醜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