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微雷。
※ 引述《ceaserman (神采飛揚)》之銘言:
第一點基本同感,尤其出殯時藉著土豆說找不到肚財的證件,
沒有證件幾乎等於掉出公家單位的社會安全網,在這一點上,
可說是完全探進最底的一層。
(43)
: 2. 人物刻畫不足:
: 整部電影裡的人物,刻畫我認為都不足。
這倒不認為。
對白粗略可分為深淺兩種,大佛屬於深的一種,也就是完全只讓角色說出
"對應處境與性格的話",淺的就是民視三立超長鄉土劇,什麼東西都講出來。
當然深有時候會造成很嚴重的理解問題,這屬於製作方選擇,會岔題就不多談。
不過菜埔跟肚財都很偏向沒心機,同時也無法有那麼多欲求,這在旁白有稍微提到。
所謂無法關心公平正義,其實就代表只能顧三餐 (也顧不太到)
那麼,更高層次而能彰顯複雜性格的欲求,與應該產生出來給角色演出的各種衝突,
自然就被極度壓縮了。
如果考慮到這一點,那麼他們缺乏像啟文或師姐那樣稍微藏話的台詞,
倒也不見得是缺點。
可是劇本在出殯後菜埔跟土豆打架的鋪排還算得上不錯,畢竟劇情上菜埔的確是肚財
最好的朋友,土豆一句"又沒有人認識他"應該是會戳到菜埔心中不滿。
而除了製作上的選擇導致對白極為日常(正常),大佛+其實也是一部始終很抽離的電影,
觀眾經常是遠遠的,或者俯角看著他們的生活,譬如前面肚財跟同學談回收價格時鏡頭
就有點遠。並且旁白也時刻提醒觀眾,這部片的最終視角依然是一個看著一切的局外人,
從未透過任何一個角色的眼光看世界。
: 3. 劇情安排粗糙
(43)
對,有點像紀錄片,但又不是一部有完整銜接的敘事,大部分時候是斷裂感很重,
並且極度平常的對話方式又很容易讓觀眾自動跳過,這就很難有一套讓觀眾循序理解
的起承轉合 (其實可以當作沒有起承轉合)
論結構,其實啟文跟葉女士的劇情可以說與菜埔等人分毫無涉,菜埔等人始終只能
窺探而不是進入他們的世界,頂多就是被直接或間接操弄。
進一步說,無論葉女士、啟文與副議長最後如何,其實都只是他們自己的事,兩個世界
的劇情只是各自發生並偶有交集。尤其考慮到大佛響聲的由來只跟啟文、葉女士有關,
那兩條劇情的界線就更加清楚了。
: 4. 隱喻諷刺卻又一目了然
(43)
承前,大佛+並沒有以明確的人物視角發展世界觀,而是盡量維持在局外人看著
人物,那麼,我認為是比較偏向客觀的,也就沒有你所謂導演刻不刻意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