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雷] 你只欠我一個道歉(The Insult)

作者: naihsin2001 (奶昔)   2018-03-04 15:46:32
有幸提前看了這部試映,
雖然奧斯卡最佳影片入圍名單還差一部不思議女人,
但目前看完其他四部,我私心會選擇投給這部《你只欠我一個道歉》。
必須愧疚的說我不是很清楚黎巴嫩政局甚至歷史,
但這部電影是以政局為載體,談的是意義很廣泛的難民議題與族群認同。
厲害的是我覺得有些對話和劇情發展保有電影該具有的幽默感,
卻又不會喪失話題的嚴肅性和認真性質,我認為非常值得一看。
(以下有雷)
(以下有雷)
(以下有雷)
劇情描述一個黎巴嫩的基督徒因為家中的排水管不符合規定,
將污水噴到正好在樓下進行施工作業的巴勒斯坦難民工人身上,
黎巴嫩基督徒率先以冷漠、歧視的言語與巴勒斯坦工人對話,
造成巴勒斯坦工人率先口出惡言,於是黎巴嫩人要求對方道歉。
卻又因為在對方道歉過程中說出了
「希望你們巴勒斯坦人被屠殺殆盡」這樣的攻擊性言詞,所以被對方憤而毆打。
最初因為一條排水管所引發的紛爭很快就在訴訟過程中越演越烈,
甚至造成黎巴嫩國內的對立。
一開始我一度以為這故事的對錯很分明,
因為我深信歧視性言論不算是言論自由。
但是隨著故事的展開,卻會慢慢推論出雙方行為的理由。
我不能說我認為曾經被欺負就有權力說出歧視性言論,
但我卻能夠同理這個角色。
這是一個帶你重新思考排外主義與種族歧視為何誕生的故事,但它也非常強調同理心。
它用個人經驗來說服你,雙方都有各自的委屈跟憎恨,
但其實仇視對方時,並不代表任何一方真的是壞人。
(只是當然,我也不認為不是壞人就等於好人)
因此我喜歡這故事處理的方式,該溫柔的時候有溫柔到,但並不濫情,
沒有雙方溫情擁抱大和解,可是收得剛剛好。
兩個男主角在訴訟的過程中了解了對方的背景和憎恨彼此族群的理由,
但了解從來不能代表原諒。
看完這部電影,我認為這世界上每個人都有各自的故事,
就像卜洛克說的,紐約有八百萬個人,就有八百萬種死法。
你/我的個人故事很悲慘不代表我必須同情你,因為我也有我的悲哀。
但是,各自懷抱著悲哀的人該如何在同一個國家(甚至世界)相處,
這是這部電影點出的課題。
這故事其實最後的結尾被描寫得很柔和中立,但這故事確實很難給一個強烈的立場。
它沒有百分之百的支持難民,卻也沒有不留餘地的批評種族歧視者。
當然種族歧視者並不對,
電影內黎巴嫩居民的對立也是因為一句衝動而歧視的話語而產生。
但是兩個主角猛然回過頭,
發現國內居然因為他們的排水管之爭而可能陷入內戰時,
我很喜歡他們各自茫然而倉皇的模樣。
這是我的個人編年史,為什麼成為了戰爭?
但事實上,戰爭就是因為無數的個人歷史而產生。
電影裡,基督黨的黨主席說了一句話。
「實際上的戰爭在1990年結束了,戰爭卻在人心中繼續。」
這電影用詼諧但深刻的方式告訴我們,每段個人史都是會殘留一生的傷痕。
如何去同理以及包容彼此的不幸,才是取得共識的方式。
作者: Disconnected   2018-03-04 16:08:00
好看!推一下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