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ildred表面看起來是帶有攻擊性的媽媽,但在幾幕獨自痛哭的戲當中,卻能感受到她不
被看見的脆弱。過去有個酗酒、家暴的老公,面對女兒的不幸時,又只有一個讀高中的兒
子可以互相依靠,為了保護家人,為了不被欺負,所以Mildred把自己變成刺蝟,為了替女
兒討公道,Mildred不知不覺中,把仇恨拿來當武器。
對別人來說只是一則新聞、一件悲傷的案子,要忘記很簡單,但Mildred面對的卻是每天
看到女兒的房間,就會再被提醒一次女兒不會回來了,所以若是想要女兒的案子露出一點
曙光,就必須吸引住社會大眾的目光,從買下看板為女兒案子做最後奮力一搏開始,到與
身邊的人作對,再到焚燒警局,雖然可以看出Mildred沒有要傷害任何人,但卻漸漸走火入
魔,憤怒會招致更大的憤怒,然而要放下仇恨從來就不是件容易的事。
如果說對比到生活中,Mildred是社會新聞中的受害者或受害者家人,那我想Dixon這角色
的設定,就是我們生活中很常見的小人物,或許在Dixon身上也能夠看見我們自己的影子
也說不定,我們的成長過程中,都會遇到不同程度的困難,生活無法總是順自己的意,或
許曾經被欺負,或許被迫扛下重擔,經歷這些的我們漸漸長成了Dixon的模樣,藉著各種
方式發洩自己的仇恨及怒氣,不是每個人生命中都有像威洛比警長那樣溫暖又極具觀察力
的人來幫忙解開心結,看完這部電影會覺得,或許有些憤世忌俗、具有攻擊性的人,並不
一定是真的想與全世界作對,而只是陷入憤怒的迴圈,被仇恨困住了。
Mildred和Dixon在結尾帶著一把槍,一起開著車去找在酒吧吹噓自己侵犯女孩的男人,在
路上Mildred問Dixon:「你確定要把他殺了嗎?」,Dixon說:「我不確定」,Mildred說:
「我也不確定,那我們路上再決定吧!」,我很喜歡這個結尾,從這幾句簡單的話,再對比
到一開始威洛比警長在和Mildred對話時,Mildred說:「我會建立每位男性DNA資料庫,一
確定是性侵犯就槍斃」,從這邊可以看出來Mildred的轉變,之後他們開著車一路往前,畫
面淡出。他們有找到那名男人嗎?如果找到他,他們會怎麼做呢?或是在中途他們就折返回
去了呢?導演沒有給出一個明確的結局,而是創造了想像空間。
仇恨感覺是一個沉重的議題,但導演卻沒有把這部電影拍得很沉重,要能放下仇恨是一個
漫長的路途,看著〈意外〉,用不同的角度,學習不往仇恨的牛角尖裡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