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雷] 《當愛不見了》徒剩虛名的愛不如歸去

作者: sr260302 (小子)   2018-03-08 23:04:35
圖文版:http://bit.ly/2EW3K2I
一段完美的婚姻當中,孩子理當是兩人愛的結晶,《當愛不見了》中的小家庭,卻是一個徒剩空殼的家、是個無盡的悲劇。奉子成婚的珍雅與波里斯,為了這個孩子勉強共處十來年,婚姻對他們而言只是被傳統價值綁架的逢場作戲。至於兩人的小孩艾力西,在父母不停爭吵的日常,再也按耐不住,涕淚縱橫地奪門而出,珍雅卻只顧著滑IG,根本沒發覺兒子的不對勁,就連他走丟了,竟也是好幾天後才發現。
《當愛不見了》的敘事以及手法非常工整,電影前段,由三個人各自的故事構成,沒有獲得疼愛的艾力西整天奧嘟嘟,父母反倒是開開心心的到各自的新歡「家」中尋求慰藉,而後段則以大量長鏡頭,對著森林雪地、對著濕漉漉的廢墟,告訴我們當愛徒剩虛名的絕望。此外導演也充分利用家的物理性質,在不同的空間中轉換,明白的告訴我們什麼是愛,什麼是無愛:在冰天雪地的俄羅斯中,珍雅跟波里斯各自擁有新歡、各自被愛,都能夠享有溫馨空間的庇護,完全不曾享有溫暖家庭的艾力西,卻只能流連在自己的廢墟小天地、淪落在荒野森林。失去健全的家庭之後,艾力西
這個名字似乎也不再指涉那個可愛白嫩的少年,而只是搜救隊再荒野中、山谷間大喊的回音。
「每個人都應該要建立家庭,只有死亡才是真正的別離」,這樣嚴格的教義之下,沒有愛的家庭又該何去何從?在波里斯的公司中,離婚職員會受到排擠,甚至飯碗不保,也因為這樣,這場戲他不得不繼續演下去。家庭在社會結構中提供穩定的組織利於社會發展,其重要性不在話下,其所象徵的傳統價值與現代主流的個人自由其實一直是有所衝突的,當珍雅與波里斯各自找到他們的「真愛」,這個已經被社會認可、賦予意義的家庭,卻仍在宗教道德與社會規範的意義之中被束縛,不能說散就散。《當愛不見了》更顯示現代社會中,家庭的傳統價值正受到強烈挑戰,而面對到
這樣的狀況,相信現代多數人的選擇也會像珍雅與波里斯一樣,向自己的自由投奔。
然而《當愛不見了》要說的絕對不只是親密關係的終結,劇中,電視、廣播不斷播送著不實的末日傳言,導演薩金塞夫要傳達的是,俄羅斯由共產走向民主,人民卻仍只能活在政治洗腦的環境之下。
「愛才是最重要的東西」《當愛不見了》所要說的正好與《血觀音》類似,更皆以反向論述來建立故事,再由家庭影涉政治,棠寧與艾力西都是社會結構的犧牲品,他們被丟在時間的洪流,來到這個世上,但是生在無愛家庭中的他們,一生註定是個悲劇。這樣的題材恰巧在一年間發行,似乎某種程度也能代表現代生活的樣貌:家庭是最小的社會組織單位,由從家庭的關係變遷見微知著,更能將無愛家庭的悲劇推展至大社會、國家與國家之間,現今國際社會中的強權,覬覦著其他地區政權,透過各種手段侵蝕、併吞,一齣齣幸福美滿的騙局,不也是正不斷上演著?
全文轉自地下電影粉專:https://www.facebook.com/welcometoundergroundfilm/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