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極好雷] 七月與安生 - 選擇與自卑

作者: leo2008 (leo)   2018-04-01 02:17:43
【七月與安生 - 關於選擇與自卑(有雷謹入)】
剛剛看完《七月與安生》,心中好是澎派,所以與大家分享一下心得。
 
§劇情大綱
七月與安生寫的是一對女性好友,從13歲到26歲的故事。從小他們相識、相知、相惜,到成年後的彼此思念、糾纏。彼此互為光影的存在。
 
§關於七月
我認為破題的第一場戲,是安生前往七月家作客,七月把肉包子的「餡」挖出來吃,七月說:「人生如果能夠只選我自己
喜歡的,那該有多好?」
 
爸媽說,只要你不怕別人說你自私就好。
  
而安生在一旁也搭腔地說,我喜歡吃皮,餡太油了,但安生其實是「讓」著七月,選著他所想選的。
 
在安生簡陋的小床上,七月告訴安生,女人最該愛的,應該是自己。看似在勸安生,實則那是他自己一路走來,貫徹始終的信念。
 
而在爬山的那場戲,七月說,兩個我最愛的人,都在我身邊,我還要許什麼願呢?
 
七月是自私的,他也知道自己是自私的。
 
七月的自私,指的不是他不愛家明、不愛安生,只是在所有的人裡頭,他「選擇」愛自己最多。
 
但是這個「愛自己」,其實隱含著很深的自卑感與恐懼。
 
那個自卑感與恐懼來自於,相對於像是影子的安生,其實安生是極其讓七月羨慕的,他的機智、他的笑容、他的多采多姿與自由,甚至七月在很深的心底知道,家明是愛安生比愛自己還要多。所以當電影最後,七月也坦承說:「我曾經恨過你。」那個恨,是因為安生好像可以去要到所有自己所欣羨的那一份自由。
 
也因為這份自卑感,衍生出來的恐懼。對七月而言,要把握住他現在手上所僅有的「安穩生活」(安生?),才不致於什麼都沒有。
 
所以他每次都要家明回到家鄉去看自己,證明自己是被愛的;知道家明愛自己但卻「不夠愛」,也要留著這看似已經有第三者的準婚姻;要留住那份好的工作與未來。
 
但越安穩,卻越絕望,因為那是「一眼就可以看穿的未來」,但七月不敢放掉,因為如果真的放掉,就什麼都沒有了。
 
所以七月也跟安生說,我恨你,但我也只有你。因為在心底深處,安生是自己所嫉妒,所恨的,但也是唯一感受到的愛。
 
畢竟恨不是愛的對立面,他們只是同一件事情。就像光明與黑暗。就像七月與安生。
 
而最後七月也去找了安生,談了彼此的愛與恨,像是重新面對也整合自己內在的這個黑暗面。
 
§關於安生
安生的自由與不羈,是魅力,也是傷痛。
 
能力是創傷開出來的花。
 
而我認為安生的自由灑脫、他的求生本領,其實是「不得不」長出來的能力。
 
前面說,是被七月所嫉羨的,而在安生的心中,也是嚮往七月所擁有的那一切,或者說,嚮往那個「家」,那份歸屬。
 
但跟七月很不同的是,安生並不敢要,而只是「讓」。
 
就像把肉餡讓給七月,自己只吃皮的「讓」。
 
所以安生可以在一間連廁所都沒有的小房子裡頭說要買一個大書櫃,擺滿你的書;說我的房子,也就是你的房子;我的家,就是你的家。
因為安生愛著七月,是連自己都可以不要的那種愛。所以七月快樂,也是自己的快樂。
 
如果七月要跟家明在一起,安生會離開家鄉;
如果家明不在了,安生會回來;
如果吵架了,七月不要自己了,沒有開口留下,安生也不會繼續留下來了。
 
很卑微嗎?不,因為安生說,我什麼都沒有,只有你了。
 
而安生總是在他的人生裡頭,永遠選擇了「第二選擇」。就像電影的開頭,他們兩人的關係,始於「被選擇」。
 
其實安生非常讓我心疼,是不斷反覆地被生命中的巨大失落給打擊,而且從沒看見她怎麼「好起來」,怎麼走入下一段感情,變成那個充滿野性的剽悍小妮子,怎麼吞忍下這些悲傷的。
 
題外話,在電影中我有一個非常在意的點是,安生究竟有沒有跟家明上床?有沒有跨越那條線?
 
在廟裡的那場戲,安生是明確地把家明「讓」給了家明。如果再那一個月裡頭的同住,他們還是守著份記,其實就一路走來,始終如一。
 
但如果在那一個月裡頭,安生「背叛」了七月,那又代表了什麼?
 
代表安生對於七月的愛背後,所隱藏的那「恨」已經只不住了,甚至要氣這一路的忍讓與委屈,甚至潛意識中想要抱負?代表安生終於開始也去「要」他也想要的,而不再「讓」給七月?
 
在浴室的那場戲,安生說「為什麼我們會搞成這個樣子?」如果是前者,安生是相對無辜的。而如果是後者,或許安生也淡化了自己的越界。
 
不過話說從頭,無論如何,我覺得安生那個總是「被選擇」的基調,是不變的。
 
當然我不想受害者化安生,因為就如同七月待在籠中鳥而僅抓著自己的安全感,而變得看似自私;安生也同樣在他的飄蕩不安中,用「愛」換得幾乎沒有得到過的「歸屬」。
 
我很喜歡最後的結尾,是安生扶養著七月與家明的孩子,透過這種方式,三個人用一種悲痛無奈的方式在一起。死亡奪走了七月,但也在安生的心中,留下了永恆。
 
§關於七月與安生
 
雖然愛情、三角戀的題材,已經有點厭膩。但我認為這部電影,講的完全是另外一個層次的故事。
 
家明問安生:「你是誰?」
安生說:「不要問我那麼哲學性的問題。」
 
我認為這部電影在問的其實是這個:「我是誰?」
 
七月一直「自私」地要著他所要的,但在電影的最後,他從「『應該』擁有什麼比較好」,那安穩的生活與婚姻中,突破自己的恐懼,轉為去要「真正」想要的,剪短了頭髮,帶上了紅色帽子,環遊世界。(雖然是安生化名為七月的小說內容,但我相信也是七月真正想要的)
 
而回頭找了安生坦承的那部分,更像是整合自己內在的陰暗面。
 
而安生化名為七月,用七月的名字寫下屬於他們的故事,也象徵著自己從影子的陰暗面,帶著七月所遺留下來的這些故事,全部寫了下來。
 
而我認為,片尾的安生,究竟是安生?是七月?還是七月與安生?
 
我想就像馬思純所說的:「七月與安生,是同一個人。」
 
非常精采的一部片!推薦給大家!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