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級玩家剛入座觀影的前半段感想是:刀劍神域真人版吧?
尤其是綠洲多元世界的設定、玩家在各世界的轉換跳躍、
以及後來體感觸覺實現的部分等等。
但是看完之後卻發現整個劇情當中有一整塊空白(可當作防雷頁):
任、天、堂、完、全、缺、席!
不論是遊戲、流行元素、各種視覺符號,都、沒、有、任、天、堂!
有人說這片電影內容探討的主軸是:
玩家對玩家、玩家對創作者、創作者對遊戲、遊戲對玩家的多方關係,
尤其是遊戲彩蛋、或是說創作者刻意放在遊戲內期盼玩家能自主發現的樂趣點,
要比擬這些關係,從 80 年代至今依然存活的現存主機大廠,
一定是任天堂最有資格,對吧?
偏偏遊戲關鍵大廠任天堂在片中完全缺席!這太矛盾了吧?
大概是拍攝本片時,認為任天堂的低潮可能沒機會走到VR的世代吧?
完全沒料到 SWITCH 會在這兩年突然崛起成為首年銷售量最高的主機,
而這個被刻意抹去的品牌,很明顯在這股懷舊氣氛中出現一整塊非常有感的空白斷層,
最後只落得在對白中硬是塞一句瑪利歐賽車而已。(笑)
(更可惜的是 SWITCH 今年還要推出 LABO ,
期望讓玩家回到遊戲的創作、遊樂、享受遊戲的本質上,
應該更能呼應電影內想要探討的創作者、創作、遊戲與玩家的關係上,
不過這都已經是電影以外的話題了。)
不過,正因為任天堂缺席,才發現這些符號對於劇情而言根本無關緊要啊!
綜合感想是:
這部片普普, 70-80 分而已,
導演很努力的塞了很多 80-00 年代的流行符號(SYMBOL),
但這些符號完全無關情節、也不影響整個世界觀,
目的只是想讓 25~45 歲的主要觀影者能有地球的熟悉感與年代的繼承感,
就算完全拿掉這些符號設定,也不影響任何劇情的推進,
原著小說(2011年)的介紹當中也沒有這些元素符號的存在,
甚至這些符號會讓不熟悉這些電玩、卡通與電影角色的觀影者感到困擾,
誤以為這些符號與劇情有關,而一直想在劇情當中找到關聯點,
但其實與劇情沒有任何關聯。
整個懷舊元素都拿掉的話,當作是另一部刀劍神域(2009年)來看就差不多了?
最後的結局是創作者交給主角一顆彩蛋、與毀滅整個遊戲的開關,
就像是刀劍神域最後茅場晶彥交給主角虛擬世界的種子一般,
其實整個世界觀設定與故事走向都與刀劍神域有些形似。
劇情是走童話般的順暢路線、直到最後的完美結局,
硬要說劇情當中不合理的地方也是有得挑剔的(像是家裡剛炸死人就去談情說愛...)
特效上 3D 版在一開始會很有感,
轉的天花亂墜完全在現技,
但後期畫面四平八穩反而不突出,
光影材質貼圖擬真性極高,CG與真實場景的交織演進很不錯,
如果不是刻意在角色臉上紋理與衣服刻意作花樣,
很容易當成真實的物件收入眼中看過去,
就娛樂角度來說,整部片算是有可看性,
當作連假或週末的娛樂型片子可說綽綽有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