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防 雷 頁 ====
2018年04月19日,在電影院看了《火花》。
也就是說,在這一天,我達成了看完《火花》的小說、電視劇集,
還有電影的小小成就。
之所以要記錄這個小小成就,是因為讀完又吉直樹這部
榮獲芥川龍之介賞的小說《火花》後,讓我陷入深思的洞穴快一個禮拜;
之後看完電視劇集,受到的啟發與疑問愈來愈多,
多到甚至在去年的OBOG會上問老師「漫才是種怎樣的藝術」、
如果自己很有自信的梗不被他人接受「那麼是要繼續堅持自己的風格
直到欣賞者出現為止呢,還是迎合大家喜歡看的梗,改變自己,讓大家笑出來呢」
這樣的問題。
故事的時間跨度,是2002到2012的十年間。
小說300頁。電視劇集10集。電影兩小時。
因此,三種不同的文類(genre),在素材處理上相當不同,也是理所當然的事,
各有長短,優缺互見。
電影處理得比較好的地方,我覺得是劇情1/3左右、
連小說和電視劇集都推進地稍嫌拖沓的那個打鼓的紅帽子小哥,
電影真的是種「用影像說話的表現方式」,
導演用影像就明快清晰地說明了這橋段的意旨所在。
另一優秀的調度,是神谷要去直樹家裡取回行李時,
叫德永想像勃起的那個橋段。電影在這邊說的清楚多了,
神谷無厘頭又色情的要求,其實是為了掩飾離別的哀傷。
相對地,無論小說或電視劇集,對這段的處理,
個人感覺都寫得只像是神谷對德永無意義的搞笑惡作劇,觀者不易刺穿搞笑下的悲傷。
但是,電影只有兩個小時,所以不可能鋪陳的十全十美的;
很多地方都像按下了快轉鍵一樣,初次觀影者應該很難理解主人翁的轉變。
要知道,故事跨越了十年,而這是個關於成長的故事,
一個人(德永)一開始搖擺不定(所以才會遇見神谷時就立即要求拜他為師),
到確立要有自己的風格(染了銀髮);但有了自己風格之後,
卻又看到鹿谷的搞笑都是迎合觀眾的設計,卻扶搖而上,成為當紅搞笑藝人,
甚至還有廣告可接。時間軸上這裡已經是 2010年了,
「史巴克斯二人組」發展不起來,搞笑事業差不多已經要到盡頭,
所以德永又變得非常迷惘。
(小說和劇集中,鹿谷非常清楚自己在做觀眾愛看就給他們看的表演,
而且是以一種有點自信混合驕傲、好像找到成功方程式的態度對其他人發出自己的正論;
電影把這段全刪掉了,
非常可惜,搞得好像德永只是出於嫉妒心而非美學觀南轅北轍的關係所以才迷惘一樣;
刪掉這段就削弱了觀眾對主角的理解,非常可惜)
另一個人(神谷)的心境轉換剛好是顛倒過來,
從一開始堅信自己的藝術觀,但8年來不斷的挫折,連帶人生不遂,
失去了直樹,跟民間金融公司借金愈來愈多,
壓到他已經無法確定當初的堅持是否正確,所以開始模仿德永的銀髮以及著衣,
「也許作些觀眾愛看的段子,會比較好吧?」可能是這樣想的也未可知。
這兩位正處在極大迷惘中的人,在劇情安排上的衝突爆發點,
就是神谷邀請德永去新女朋友家吃火鍋的那一段。
在那一段,無論是德永對於神谷模仿他的質疑(相當於在質疑他背叛了自己的初衷),
以及後來神谷跑去洗手間把模仿的銀髮全部剪掉,
這幾段劇情背後都有非常深的含意,
對他們兩人其後的人生思考都是重要的辯證,
沒有這段辯證,就看不到2012年各人各自的人生;
但是電影卻處理的像是:前段德永說教,後段神谷搞笑。
實在地說,這段重要的橋段,處理的實在令我失望。
此外還有神谷說他不喜歡穿駝色絨褲的人,
後面卻在不言中發現德永有條駝色絨褲。
這橋段也是有深意在裡面的,無論是小說或者是電視劇集都用不小篇幅去開展;
但是電影裡頭卻是用不到30秒的時間,由神谷自己說出來,
搞得好像只是個讓觀眾摸不著頭腦的搞笑小片段。
雖然可以理解電影時間有限,但不客氣地說這樣的改編已經偏離故事中心主旨,
因為這段亦是對兩人有其重要意義的橋段。
最後說一下選角,個人認為桐谷健太表現出的神谷,
就是還不夠「瘋魔」吧;
比較之下電視劇集的波岡一喜就真的很貼近小說裡頭的那種瘋樣。
演員表現上,這也是令我覺得可惜之處。
雖說如此,但故事,跟此文一樣,還是要收尾不是嗎?
「史巴克斯二人組」最後的演出,在此電影稍微改動了原作的梗。
遺憾,我無法判斷這種改編孰優孰劣,但我認為這段是本部電影獨創的亮點。
如眾人所知,漫才,是種顛覆世間常識的表演,這是漫才的常識;
利用這種顛覆,人們發笑。而「史巴克斯」最後的演出,在最後的最後,
觀眾還是笑出來了,因為「史巴克斯」做出了「顛覆漫才常識的漫才」。
即使這段與原作有某種程度的差異,但處理的非常好,也是本片亮點之一。
故事需要收尾,不過人生不必非得如此。
我想世界上大部分的人,包括我在內,
都是跟兩位主人翁一樣,中途半端的吧。
但是,最後德永說:「我們還是活著。」
是啊,十個人就有十種人生,一萬個人就有一萬種人生,但是,「我們還是活著」。